的說

的說

“的說”,詞語用法:……的說,同“有……之說”,即有某種說法的意思,一般為口語後綴。

基本介紹

辭彙來源,出處,用法,

辭彙來源

1、網路口頭語
2、台灣、閩南一帶方言
3、浙江一帶方言
4、四川及重慶一帶方言
5、四川及重慶一帶方言
6、江蘇一帶方言
7、來自日本語

出處

來源1
口語中一般的習慣後綴語。這種用法往往用在口語中,無太大實意。如:“很漂亮的說”,“天好熱的說”“你很無聊的說”。
也有“有此一說”的意思。
意義是自己的想法,借用第三方的口吻提出,以減少強加於人的感覺,也暗示對方,不同意這種想法也沒關係。
通常是女孩子為了裝可愛而如此使用,是台灣傳來的用法(口語中也可使用),在大陸的用法可能還有所改變。
類似的用法還有:用“人家”代替“我”。
“有此一說”只是“的說”用法裡的一種。它還有別的用法,引用別人的話,相當於“他(她)說”,實際上屬於倒裝
比如,秋子阿姨喊名雪吃飯,她說吃過了,但秋子阿姨沒聽到,又喊了一遍,這時你對秋子阿姨說:“(她)吃過了(的)說。”相當於“她說吃過了。”
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後一種用法,即倒裝,引用別人的話。很少會無端加個“的說”的。
來源2
閩南語中“的說”一語氣詞,放在陳述句末尾,表示“這樣”,有埋怨、不情願的情感偏向。與台灣所使用的“的說”有聯繫。
來源3
在浙江溫州的方言裡,“的說”兩字,是常被用到的兩個字眼,音“nān gū”
浙江杭州蕭山等地方言,“的說”置於句尾,通常用來加強一下句子的語氣。
譬如:“他知道的說”,可以譯為:他居然知道的。
“他還沒回來的說”,可以譯為:他怎么還沒回來。
在上海方言中,句末也可以加“他說”(伊講)里表示“居然”。
來源4
四川方言中“的說”很常見,發音“li suo”或“di suo”或“lei suo”(均為陽平),比如說:
“原來是楞個的說!”,意思是:原來是這樣啊!這裡的“的說”同樣無意義,但表感嘆,可增強語氣,表明自己才知道是這么個情況。
四川方言,包括重慶方言,應為“啊個”,楞音,應從“哪”轉變來。而在“的嗦”,不是上邊說的“的說”,而應該是“的嗦”,嗦在這裡,是一個語氣詞,沒有實際意義。
重慶話中,有“楞個類嗦”,表示原來是這樣的意思。楞個,是這樣,類音是“地”的意思,嗦是語氣詞。
在成都方言中,很少說楞個,而多用這個樣子或“類”個樣子,比如知道一個事情,重慶人大部分說:“原來是楞個起類嗦”,成都人說“喔,這個樣子嘞嗦”。
來源5
在青海方言中一般語句後邊加“的說”是對上一句話的一個強調重複。
比如說3人對話情景如下:
甲說(方言):“鬧吃飯其倆”(我要去吃飯!)
乙沒有聽清甲說的話就問:“撒?”(什麼?)
丙聽到了就告訴乙說:“家說家吃飯其倆坲!”(他說他要去吃飯說!)這裡 “說“沒有加“的”
這是語境的原因!還有一種在青海方言中:“的說”也作為一種疑問語句後面的加重的語氣詞
比如說(口音國語)(青普話):“你乾撒的說?”(你乾什麼的說?)
基本上青海方言中“的說”的套用 更多是去掉“的”直接後面用 “說”。
來源6
在江蘇蘇中蘇南一帶也有類似“的說”的方言 不過一般叫做“說的” 只是調換了“的”和“說”的順序,意思與來源7基本相似
來源7
(1)源自日語de su(です),語氣輔助詞,是一種敬語引申為對所有口癖詞的翻譯,如句子結尾處的あります,ですの等等,此時無實意。《逆轉裁判》中的糸鋸圭介,《火影忍者》中的玖辛奈,《薔薇少女》翠星石《守護甜心》的小絲,《銀魂》中的神樂以及《侵略!烏賊娘》中的烏賊娘都是有“的說”口癖的代表人物。
(2)ゲス為日本江戶時代的商人或公匠慣用的語尾助詞,翻譯為漢語則表達為『的說』。

用法

———的說:
源自日語でしょ (de sho),語氣輔助詞
台灣、日本卻有此種說法,但台灣話和日本話,都與大陸閩南語有較大的牽連,可以說閩南語是其兩種語言的前身。當前閩南語依舊延用“的說”一語氣詞,放在陳述句末尾,表示“這樣”,有埋怨、不情願的情感偏向。
———的說:“有此一說”的意思。
這種用法是當你希望表達個人的想法,但又覺得使用“我———”的句型在語氣上太強勢,便可以使用這種句型。
(明明是自己的想法,借用第三方的口吻提出,以減少強加於人的感覺,也暗示對方,不同意這種想法也沒關係)
類似的用法還有:用“人家”代替“我”。
———的說:口語中一般的習慣後綴語。
這種用法往往用在口語中,無實意。
如:“很漂亮的說”,“天好熱的說”
“你很無聊的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