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乾燥棘刺。分布於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消腫托毒,排膿,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皂角刺
- 別稱:皂莢刺、皂刺、天丁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種:皂莢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 用量:3~1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乾燥處
皂角刺,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乾燥棘刺。分布於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消腫托毒,排膿,殺蟲之功效。常用於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
皂角刺,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乾燥棘刺。分布於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
皂角樹(Gleditsia sinensis)標準中文名稱“皂莢”,豆科植物,屬於落葉喬木,皂角是豆莢狀,可以入藥,也當肥皂用。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甘肅、廣東、浙江...
嵩縣皂角刺,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嵩縣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以伏牛山脊向南沿五馬寺林場的楊樹嶺林區至白河鎮為北亞熱帶氣候區...
皂角,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雌雄異株,雌樹...皂角苷 皂角刺 園林用途 同屬常見種 .1.山皂莢 2.日本皂莢 3.豬牙皂 4....
皂角酒是一種以皂角刺、破故紙等藥材作為原料的藥酒,藥方出自明代《普濟方》,該酒功能主治淋症、便秘、斷翅疼痛等症狀。...
皂角水是指直接將洗乾淨的皂角放入水中,添火熬之。可用來洗衣,洗頭髮,清潔度高,純天然植物。無工業副作用。...
皂角米也稱滇皂莢、皂角仁,是調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滇皂角仁是皂角之精華,具有放水加熱膨脹達10~20倍以上,膠質半透明,香糯潤口的特點,是...
皂角刺丸,是一種藥名,主治痔痛而復癢。處方出自《醫統》卷七十四。...... 皂角刺丸,是一種藥名,主治痔痛而復癢。處方出自《醫統》卷七十四。...
山皂角,中藥名。豆科皂莢屬植物山皂角Gleditsia horrida(Thunb.)Makino [G.japonica Miq.]的果實。植物山皂角,我國各地均有分布。皂角:具有祛痰開竅之功效,主治...
山皂角,豆科植物,喬木,高20餘米,胸徑60cm。小枝綠褐色至赤褐色,枝上有較粗壯、略扁且分枝的刺。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6--10對,長橢圓形,長1.5-4cm。穗狀...
製作 將皂角刺3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鬱金15克分別洗淨,曬乾或烘乾,切碎或切成片,備用。將王不留行20克洗淨,晾乾後敲碎或研碎,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鐘,用...
皂角洗髮液,為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化學物質純天然的洗髮液。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將皂角、首烏、茶籽等天然植物搗碎洗髮養發的傳統,頭髮烏黑濃密、無屑無癢。據《本草...
皂角菌(Ganoderma applanatum (Pers. ex Gray) Pat.),別名:樹舌、赤色老母菌、扁木靈芝、扁芝、扁蕈、白斑腐菌。真菌類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以子實體入藥...
皂角米俗稱雪蓮子、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莢的果實。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並含有植物性膳食纖維。具有養心通脈、清肝明目等功效。具有放水...
皂針,別名:皂莢刺、皂刺、天丁、皂角針。英文名:ChineseHoneylocustSpine,SpineofChineseHoneylocust。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sinensisLam.的乾燥棘刺,全年均可...
皂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棘刺,全年均可採收,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皂刺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長3~15cm或更長,直徑0.3~1cm;分枝刺長1~6cm,...
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間為宜。完整的棘刺有多數分枝,主刺圓柱形,長5~15厘米,基部粗約8~12毫米,末端尖銳;分枝刺一般長...
皂莢,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雌雄異株,雌樹結莢(皂角)能力強。皂莢果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莢...
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是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葉為一回羽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