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辟勸進今上箋

《百辟勸進今上箋》是南朝文學家任昉創作的一篇奏箋。收錄於《文選·卷四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迄至後漢,稍有名品,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箋。”

何之元《梁典》曰:高祖武皇帝諱衍,字叔達,姓蕭氏,本蘭陵郡縣中都里人也。劉璠《梁典》曰:帝詔授公梁公,加公九錫,公辭。於是左長史王瑩等勸進,公猶謙讓未之許。瑩等又箋,並任昉之辭也。帝,謂寶融也。《史記》曰:司馬遷自序,作今上本紀。然遷以漢武見在,故云今上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百辟勸進今上箋
  • 出處:文選
  • 作者:任昉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體裁:奏箋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近以朝命蘊策,冒奏丹誠。奉被還令,未蒙虛受。縉紳顒顒,深所未達。蓋聞受金於府,通人之弘致。高蹈海隅,匹夫之小節。是以履乘石而周公不以為疑,贈玉璜而太公不以為讓。況世哲繼軌,先德在人。經綸草昧,嘆深微管。加以朱方之役,荊河是依。班師振旅,大造王室。雖復累繭救宋,重胝存楚,
居今觀古,曾何足雲。而惑甚盜鐘,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是以玉馬駿奔,表微子之去。金板出地,告龍逄之冤。明公據鞍輟哭,厲三軍之志,獨居掩涕,激義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只,罄圖效祉,山戎、孤竹,束馬景從。伐罪吊人,一匡靜亂。匪叨天功,實勤濡足。龜玉不毀,誰之功歟。獨為君子,將使伊、周何地。某等不達通變,實有愚誠。不任悾款,悉心重謁。不任悾款,悉心重謁。

作者簡介

任昉(460年—508年):字彥升,小字阿堆,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南朝文學家、方誌學家、藏書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時刻苦好學,才華橫溢,知名鄉里。十六歲時,被劉宋丹陽尹劉秉聘為主簿,後被朝廷徵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參軍。齊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陽尹王儉聘為主簿。後來進京官拜尚書殿中郎,隨後又調任為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後因父喪而辭官。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東宮書記。
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長史。梁高祖蕭衍即帝位後,任命任昉為黃門侍郎,接著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監二年(503年),出任義興太守。此後先後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書監、領前軍將軍。天監六年(507年)春,出任寧朔將軍、新安太守。天監七年(5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終年四十九歲。追贈太常卿,諡號“敬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