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葉竹,一枝百葉。有毒。(出《酉陽雜俎》)
語出:晉 戴凱之 《竹譜》:“百葉參差,生自南垂,傷人則死,醫莫能治。”舊註:“百葉竹,生南垂界,甚有毒,傷人必死,一枝百葉,因以為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百葉竹
- 界:植物界
- 門:裸子植物門
- 屬:竹屬
太平廣記,竹子,五穀,茶荈,羅浮竹,童子寺竹,竹花,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穀、茶、荈附)
--------------------------------------------------------------------------------
竹子
五穀
茶荈
敘茶 獲神茗 饗茗獲報 消食茶
敘竹類 《竹譜》:竹類有三十九。(出《酉陽雜俎》)
《竹譜》上說,竹子有三十九類。
百葉竹,一枝百葉,有毒。
【涕竹】 南方荒中有涕竹,長數百丈,圍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為船。其筍甚美,煮食之,可止瘡癘。(出《神異經》)南方大荒之中有一種竹子叫“涕竹”,高數百丈,圍長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用來做船。它的筍味道很美,煮著吃,可以治惡瘡。
【棘竹】 棘竹一名笆竹,節皆有刺,數十莖為叢。南夷種以為城,猝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瓮,縱橫相承,狀如繰車。食之,下人發。(出《酉陽雜俎》)棘竹又一名叫“笆竹”,節上都有刺,幾十棵為一叢。南方少數民族種棘竹當城牆,一時間還很難攻下。有的棘竹因為土石崩塌自己露出根來,根大像酒瓮,縱橫交錯,互相盤結,樣子很像繰車。人吃了它會掉頭髮。
【筻簕竹】 筻簕竹,皮薄而空多,大者徑不逾二寸,皮上有粗澀文,可為錯子。錯甲,利勝於鐵。若鈍,以漿水澆之,還復快利(出《廣州記》。古林之竹,勁而利,削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嶺表錄異》)筻簕竹,皮薄而空多,大的直徑也超不過二寸,皮上有粗澀的花紋,可用來做錯子。用這樣的錯子錯甲殼一類堅硬的東西,它的鋒利勝過鐵錯。如果鈍了,把它用漿水澆一下,它就又恢復先前的鋒利了。
【菡苰竹】 菡苰竹,大如腳指,腹中白幕攔隔,狀如濕面。將成而筒皮未落,輒有細蟲齧處,成赤跡,似繡畫可愛。(出《酉陽雜俎》)
菡苰竹,大小如同腳趾,腹中由白幕攔隔著,樣子像濕面,將要長成而筒皮未落的時候,總是有細蟲咬齧的地方,形成紅色的痕跡,像錦繡和圖畫那樣可愛。
【慈竹】 慈竹,夏月經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已痢。(出《酉陽雜俎》)
【筋竹】,南方用它做矛。這種竹的筍未長成竹的時候,能用來做弩弦。
【百葉竹】 百葉竹,一枝百葉。有毒。(出《酉陽雜俎》)
百葉竹,一個枝上有一百片葉子。有毒。
【癭竹】 東洛勝境有三溪,張文規有莊近溪。忽有竹一竿生癭,大如李。(出《酉陽雜俎》)三溪是東洛的名勝之地,張文規有一處莊院臨近三溪。忽然有一天一枝竹上生出一個腫瘤。腫瘤有李子那么大。
羅浮竹
唐貞元中,有鹽戶犯禁,逃於羅浮山。深入第十三嶺(《南越志》雲,本只羅山,忽海上有仙浮來相合,是謂羅浮山。有十五嶺、二十二峰、九百八十瀑泉。洞穴則山無出其右也。曾有詩曰:“四百餘崖海上排,根連蓬島蔭天台。百靈若為移中土,嵩華都為一小堆。”),遇巨竹萬千竿,連直岩谷。竹圍皆二丈余,有三十九節,二丈許。逃者遂取竹一竿,破以為蔑。會赦宥,遂挈以歸。有人得一蔑,奇之,獻於太守李復。乃圖而紀之。予嘗覽《竹譜》曰:“雲丘帝竹(帝陵上所生竹),一節為船。”又何偉哉!南海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羅浮之竹也。(出《嶺表錄異》)
唐貞元年間,有一個鹽戶犯了禁,逃進羅浮山,深入到第十三嶺,遇見巨竹萬千竿。這些巨竹直上岩谷,聳入雲霄。竹圍都在兩丈以上。每竿竹都有三十九節,每一節兩丈左右。
於是逃者就砍了一竿,把它做成竹篾。趕上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帶著這些竹篾回家。有一個人從他手中得到一根竹篾,認為出奇,就把它獻給太守李復。李復就畫圖紀念它。我曾經看到《竹譜》上說:“雲丘帝竹一節就能做一條船。”那竹又是多么雄偉高大啊!南海用竹子做蒸鍋,這是人們所都見過的,那就是羅浮山的竹子啊。
童子寺竹
唐李衛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出《酉陽雜俎》)
唐李衛公說,北都只有童子寺有一棵竹子,僅僅幾尺高。相傳那寺中管事的和尚,每天都要報告竹子平安。
竹花
《山海經》曰:竹生花,其年便枯。竹六十年易根,易根必花,結實而枯死。實落復生,六年而成町。子作穗,似小麥。(出《感應經》)《山海經》上說,竹子開花的那年便枯死。竹子六十年換一次根,換根就必然開花。開花結實之後便枯死。子實落後復生,六年之後便連片成林。子實是穗的,象小麥穗。
竹箹 竹復死曰箹。六十年一易根,易根則結實枯死。(出《酉陽雜俎》)竹子復死叫作“箹”。竹子六十年一換根,換根就結實枯死。
竹實 唐天復甲子歲,自隴而西,迨於褒梁之境,數千里內亢陽,民多流散。自冬經春,饑民啖食草木,至有骨肉相食者甚多。是年,忽山中竹無巨細,皆放花結子。饑民采之,舂米而食,珍於粳糯。其子粗,顏色紅纖,與今紅粳不殊,其味尤更馨香。數州之民,皆挈累入山,就食之。至於溪山之內,居人如市,人力及者,競置囤廩而貯之。家有羨糧者不少者,又取與葷茹血肉而同食者,嘔噦。如其中毒,十死其九。其竹,自此千蹊萬谷,並皆立枯。
十年之後,復產此君。
可謂百萬圓顱,活之於貞筠之下。(出《玉堂閒話》)
唐朝天復年甲子歲,自隴往西,一直到褒、梁之境,數千里內陽光熾烈,久旱不雨,百姓大多都流離四散。從冬到春,從春到夏,飢餓的人民只能吃草木,甚至有許多骨肉相食的。這年,忽然間山裡的竹子不分大小,全都開花結籽。饑民們便採集它舂米充飢,比稻米還珍貴。竹子所結的籽,較粗,顏色略紅,與如今的紅稻米沒有不同,它的味道還更香。幾個州的饑民,全都擁進山里,就近吃它。來到溪山之中,居人有如鬧市。力所能及的人們,竟搶著設定倉房囤子之類貯存竹籽。家裡有不少餘糧的,並且把竹籽和其它葷腥菜餚一起吃的,吃了以後便嘔吐不止,氣不順。這樣中毒的,十有九死。那些竹子,從此以後,無論千溪萬谷,全都立刻就枯死。十年之後才又生此君。可以說是千萬顆頭顱,存亡繫於竹子這位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