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學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禾本科,主幹高5-10米,頂端細長,弧形,彎曲下垂如釣絲狀,粗3-6厘米。分布於中國南部地區:陝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可用於治癆傷吐血以及製作竹編工藝品。慈竹常見病害有竹叢枝病、竹根腐病和筍腐病等 ,常見蟲害有竹螟、竹蚜、竹象、竹蝗和竹蟎等。慈竹也被用於製作竹編工藝品。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地理分布
栽培技術
育苗技術
慈竹的育苗圃地要求土層厚度60cm以上,壤土或砂壤土,pH值5.0-7.5,排灌條件良好,肥力中等水平以上,土壤結構良好,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內的均勻坡地。四川地區的紅壤、姜石黃壤由於土壤粘重,石礫過多,排水不良,通氣性差,一般不宜選作苗圃地。育苗圃地應儘可能靠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
(2)繁殖材料
慈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為小母竹和母竹。
慈竹小母竹要求直徑2-4cm,稈長60-80cm(稈上帶2-4個節),竹苗稈基左右兩側各具2個以上飽滿筍芽,根點發育成熟,一般無鬚根或鬚根較少,稈基、竹稈無破損,無明顯失水,無病蟲害。
慈竹母竹要求竹齡1年-2年生、無病蟲害、節芽飽滿、無破損,保留3-4個竹節。採用埋稈育苗的母竹可保8-12個竹節。
(3)整地作床
育苗圃地應於初冬時節進行深翻,去除石塊、草蔸、樹根等雜物,同時施入經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或餅肥,每公頃施腐熟的廄肥、堆肥20t-30t,或者漚熟的餅肥5t-8t,並可施用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t-10t。結合施基肥還可撒施一定量的代森鋅粉劑,對土壤進行消毒。次年初春,再行翻耕一次,碎土耙平,然後作床。苗床寬(含步道)1.0-1.2m,高30cm,長度20m-30m,或隨地形而定。在5°以上的坡地育苗時,可不作苗床。
(5)栽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慈竹無性繁殖育苗栽植株行距為1.0m×1.0m。栽植點一般採用品字型排列方式配置。
栽植方法
小母竹、母竹栽好後,應立即用清潔水澆灌,將栽植穴中土壤濕透,並用稻草或農膜覆蓋。
苗期管理
整個育苗期間都應保持圃地土壤濕潤,防止積水。苗床應經常除草,除草時注意不要傷及幼苗、櫱苗、嫩筍或鬆動根部。雨後、澆水或追肥後可適當鬆土,除草鬆土時可培土壅蔸。
施肥
苗圃施肥應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7月初可施人清糞水,8月下旬可在施入清糞水的同時,加入0.3%-0.5%的尿素,9月底可施人少量氯化鉀和過磷酸鈣。7月-9月上旬應施肥2次-3次,肥料種類為速效的尿素或複合肥,每次用量為尿素25g-50g,複合肥100g-300g;9月下旬起應停止施用速效肥,但可適量施用鉀肥。
造林技術
適生條件:
在海拔1000m以下、年平均氣溫14℃以上,1月平均溫4℃以上,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地區,要求造林地土層厚度40cm以上、肥沃、濕潤、疏鬆、排水良好、pH值5.0-7.5的砂壤土和壤質土,在乾旱瘠薄、石礫太多和粘重土壤不宜選作造林地。
立地級劃分:
年平均氣溫16℃以上,一月均溫4℃以上,極端低溫0℃以上,全年≥10℃的活動積溫5500℃以上,無 霜期32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mm以上, 發筍期空氣相對濕度大於70%。位於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低山海拔800m以下,光照充足、水源良好的平壩、坡腳、溝槽、河流兩岸、宅旁及丘陵、低山區低台位土地,土壤疏鬆、濕潤、肥沃、有機質豐富,土層厚度60cm以上,土壤pH值5.0-7.5。
年平均氣溫16℃以上,一月均溫4℃以上,極端低溫0℃以上,全年≥10℃的活動積溫5000℃以上,無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800mm以上, 發筍期空氣相對濕度大於70%。位於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低山海拔1000m以下,光照較充足、水源良好的平壩坡腳及緩坡、低山及丘陵一二台地、河流兩岸及“四旁”地段,土壤疏鬆、濕潤,肥力狀況中等,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層厚度50cm以上,土壤pH值5.0-7.5。
年平均氣溫14℃以上,一月均溫4℃以上,極端低溫-4℃以上,全年≥10℃的活動積溫5000℃以上,無霜期280天以上,年降雨量800mm以上,發筍期空氣相對濕度大於65%。位於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及低山海拔800m以下,光照較好、水源有保障的平壩、緩坡地帶,土壤較疏鬆、肥力中等,土層厚度40cm以上,土壤pH值5.0-7.5。
(2)造林技術
整地
慈竹系叢生竹,應採用穴狀整地,同時滿足DB51/T380的規定。根據設計密度確定種植點(穴),先清除種植點(穴)周圍2m範圍內的樹蔸、灌木和雜草,若雜草、灌木過多,可砍除進行堆漚,但不得燒山。清林整地時,林地上原有喬木應儘可能保留。
整地原則上在冬季進行,但對於土壤疏鬆、肥沃和冬乾春旱嚴重的地方,亦可隨挖隨栽。
栽植穴規格為60cm×60cm×40cm,在坡度大於15°的坡地或窄台地造林,栽植穴規格為50cm×50cm×30cm,並沿等高線按“品字型”配置。挖穴時應將心土和表土分置於穴的兩側。挖好栽植穴後,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可施入經充分腐熟的堆肥20-30kg或人畜糞10kg,並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
種植材料
慈竹栽植所使用的種植材料主要為兩類:一類為小母竹,另一類為母竹。
移竹造林時,多採用1老2新或1老1新的母竹,竹稈長度1.0m-1.5m,並要求帶一定的土團。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一般為4.0m×4.0m。在立地質量為Ⅰ立地級且實施集約經營的地段,造林密度可降低至5.0m×5.0m或4.0m×6.0;在Ⅲ立地級上,栽植密度可適當增大到3.0m×4.0m或3.5m×3.5m。
栽植方法
移竹造林,直接將從母竹分離的帶稈竹蔸放人栽植穴內,竹稈直立,栽植深度比原土印深3-5cm即可,栽緊壓實後,圍一水圈,澆足定根水,並用稻草或其他蒿稈覆蓋。同時可採用鐵釺從上向下打通1-2竹節,在竹筒里澆滿清水來提高成活率。
造林季節
慈竹造林季節以2-4月為宜。春旱嚴重的地區,可在雨季造林。
經營技術
灌溉排澇
對慈竹幼林,如遇久旱不雨,土壤水分不足時,應及時灌溉;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時,應及時挖溝排水。
間作
造林後鬱閉前可間種豆類、花生、綠肥等矮稈作物,以耕代撫。間作物收穫後的秸稈應埋於林地作有機肥。在整地、中耕、收穫時,應注意不要損傷竹子的蔸盤和筍芽。間種作物的幼林地不再單獨進行除草鬆土。坡度大於25°的坡地不宜竹糧間種。
除草鬆土
未間種作物的新造竹林,在鬱閉前,每年要除草鬆土兩次,第一次在5月-6月,第二次在8月-9月間進行。若因條件所限,每年只進行1次除草鬆土,應安排在7-8月進行。除草鬆土時,應注意不要損傷竹蔸、筍芽和嫩筍。鬆土深度5cm-15cm為宜,近竹蔸淺,遠竹蔸深。
幼林施肥
對於2年生以上的幼林施肥,各種肥料都可使用。遲效性的有機肥料,如廄肥、渣肥等,最好在秋冬季節施用;較速效性的有機肥(如餅肥、人糞尿等)應在春、夏季節施用;速效性的化肥(如尿素、碳胺、複合肥等)應在夏季施用;在春、夏季節施肥時,也可速效肥與緩效肥搭配施用(如尿素和過磷酸鈣混施)。施用遲效性有機肥料,可在竹叢四周開溝或挖穴,施後蓋土,也可直接撒在林地上,但要蓋薄土一層。
竹林管護
造林成活率低於85%的,應及時補植。造林後的1年-3年,應嚴格禁止在新造竹林中放牧。
撫育間伐
幼林竹株一般量多細小,需要進行適當的間伐撫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強,去密留疏,以促進幼林快速增粗,提早成林。
慈竹出筍盛期為8-9月,出筍數量占全年出筍總量的80%以上,竹筍粗壯,成竹質量較好,應儘量留養。初期和末期出土的竹筍數量少,細弱,成竹質量差。在海拔較高地區,末期出土的竹筍,常因生長期短、幼竹尚未老化,故冬季易受凍害。初期、末期出土的細弱竹筍,應適時除去。割取竹筍時,應儘量保留竹筍的稈基。
劈山除灌
劈山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劈山每年可進行1-2次。
劈山要做到柴蔸留矮、雜草劈盡。在劈山時,應砍除細弱、畸形和病蟲危害嚴重的竹子以及風倒、雪壓、斷梢的竹子。
削山鬆土削山鬆土就是用鋤頭或其他機械疏鬆林地,清除雜草,改善竹林土壤條件。夏秋季,在竹林中淺削(10cm-15cm)土層,剷除雜草,冬季深翻(20cm-30cm)林地,挖盡柴蔸,除去土中大石塊和老竹蔸。
在坡度25°以下的竹林,可採用等高帶狀削山鬆土,頻寬及間距皆為3m左右,來年隔帶輪流削山鬆土;坡度25°以上的竹林,可採用穴狀鬆土。
挖除竹蔸
挖除竹蔸就是用鋤頭等工具清除竹子砍伐後殘留的老竹蔸。挖除竹蔸應在冬季進行,春、夏季節嚴禁挖掘老竹蔸。挖掘老竹蔸一般4-5年一次。
挖除竹蔸要做到不傷活蔸、活芽。挖掘後要回填好土,不留穴。最好在挖掘後施入有機肥料,再蓋土填平。
竹林施肥
慈竹林施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四川慈竹產區土壤母質中,鉀的含量較豐富,施用化肥應以氮、磷肥為主,可按5:1混合使用,效果較好。
施肥最好在竹林削山鬆土時進行。遲效性有機肥料,如廄肥、堆肥、垃圾肥、塘泥等,最好在冬季鬆土前後或打竹蔸時使用。速效性化肥或人糞尿等,最好在夏季竹子生長季節施用。施用速效肥料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
施用遲效性的有機肥料,可在冬季竹林鬆土前撒於地上,鬆土時將肥料翻人土內;或在已鬆土的林地上,開溝或挖穴埋人肥料。綠肥、嫩雜草肥,可在6-8月,直接鋪於已削山的林地上,或將肥料埋入溝內,施肥或蔓青後上蓋土3-6cm。施用速效性肥料在林地開溝或挖穴,或水稀釋肥料,澆灌竹筍或幼竹,或削山鬆土前將肥料撒於林地,削山鬆土時,翻人土內。
灌溉
四川慈竹栽培區,在孕筍期(3-5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發生,在孕筍期及筍期應進行適當灌溉。
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蟲害
防治方法
根據慈竹生態特性,選擇適宜區域發展慈竹材用林基地,做到適地適竹、壯苗造林。加強竹林培育,實施翻墾、清園、砍除老竹、病竹、調整立竹密度等措施,改善竹子生長環境,控制病蟲繁衍和傳播。同時通過灌溉、排水、施肥等措施,促進竹子健壯生長,提高竹林自身抗逆能力。
物理防治
對竹叢枝病、竹根腐病等應及時防治,清理病源,把帶病的竹枝或竹株集中燒毀,防止蔓延。對竹螟、竹筍夜蛾等有趨光性的害蟲可採用黑光燈或燈光進行誘殺。對竹象類、金龜子等蟲體較大易於辨認的害蟲,可進行人工捕捉。
化學防治
在採取以上防治技術措施仍無效或是病蟲害大發生時,可採用化學防治。化學防治必須遵守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和礦物源農藥,推薦使用低毒、低殘農藥,並嚴格控制允許使用農藥的濃度和劑量。在病蟲害防治可應按本規程制定的慈竹材用林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並注意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防止失效,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