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稍梅是山西太原的一道特色傳統美食,也是一道極具藝術性的風味小吃,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其他地方稍梅也叫燒麥、肖米、稍麥、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鬆術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麵食,類似於小籠包子,但形狀要比小籠包子更美觀,味道也比小籠包子更有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花稍梅
- 別稱: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
- 主要原料:精粉,水,澱粉,蛋清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配料:雞肉、蝦仁、火腿丁、冬筍
原料食材,製作方法,美食特點,飲食文化,
原料食材
原 料:精粉、水、蛋清、澱粉。
餡心配料:雞肉、蝦仁、火腿丁、冬筍、雞肉、蝦仁、火腿丁、冬筍各少許。
製作方法
1、先將雞肉、蝦仁、火腿丁、冬筍等調好味。
2、將麵粉倒入盆中,加入水、蛋清均勻拌好待用。
3、將拌好的面切條下劑,將劑滾圓、按扁、用稍梅錘將每個劑子桿成菊花形狀將餡心包入其中。
4、把包好的稍梅上籠蒸製10分鐘即可。
美食特點
“稍梅好吃難和面,皮薄挑餡打花難。”製作稍梅技術難度較大,打花要用特製的擀杖,褶子打得越多,稍梅花牙就越美。好的稍梅皮薄如紙,圓如盤,邊花多,挑成的稍梅餡大、香醇、利口,放在籠里,猶如朵朵雪梅。
飲食文化
百花稍梅是山西的一道傳統美食,也是一道極具藝術性的風味小吃,光聽這名字便覺得有幾分雅致,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百花盛開的美好情景,嚮往之情油然而生。
據說,百花稍梅起源於元代初期,最初只是一些有錢人家用作喜慶筵席的點心,後來“捎上”了些菜點,成為“茶捎賣”,又因其製作精細,口味獨特,深受人們的歡迎,於是有人將之當作小吃單獨出售,並在外觀及其口感上作了改進和創新,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百花稍梅。在山西,百花稍梅被譽為一絕,許多政要和名人都曾親口品嘗過,還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我們隨處可以看見百花稍梅的影子,不僅口味純正,而且價格也不算貴。有人說,沒嘗過太原的百花稍梅,就等於沒來過山西。可見,百花稍梅在山西的影響之廣,名氣之大。
做好的百花稍梅形如石榴,圓如盤,腰收細,晶瑩油亮,潔白如玉,頂端蓬鬆束折,層次分明,猶如一朵綻開的雪梅,看起來十分美觀。吃在嘴裡,只覺清香四溢,軟綿爽滑,兼有小籠包子與鍋貼的特點,讓人回味無窮,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