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樓

村名,定興縣賢寓鎮百樓村。

古代瞭望敵情的高台。百﹐極言樓之高。

建築物第100層。百,數字,計量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樓
  • 外文名:Bailou
  • 注音::bǎi lóu
  • 字義::村名,河北省定興縣百樓村
  • 字義::一百層樓,指建築之高
簡介,百樓,

簡介

注音:bǎi lóu
字義:一百層樓,指建築之高。

百樓

村名
百樓是古代瞭望敵情的高台。百,極言樓之高大。在今河北省定興縣有一個百樓村,百樓聳翠也是定興八景之一。
關於百樓村村名的來源有著不同的說法。清代編纂的不同版本的《定興縣誌》以及《大清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記載了百樓村名的來源,百樓城在定興縣西南二十五里,唐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遼東返回長安時在此築城以居士兵,兵法中有“百樓不攻”之說,故以此名城,後村以此名。關於李世民駐蹕百樓,《定興縣誌》中還有一則有趣的記載“唐貞觀十五年,太宗征遼回駐蹕,作百樓城息兵。易州司馬陳元璹令民地室蓄火種蔬以進,上惡其諂,免官”,陳元璹諂媚勞民確實該免官,可是從科技史的角度講,陳元璹已經掌握了人工溫室技術,在當時還是比較先進的。
在1984年出版的《定興縣地名資料彙編》中卻另有一說“東漢末年,公孫瓚築城於此,為加強警戒,四周建有許多崗樓,藉此取村名百樓”。《畿輔通志》卷五十一中記載,百樓村建福觀為“公孫瓚避世築城以自固者,由唐及宋遺址猶存,金始為道院”。《畿輔通志》中的論述又支持了《定興縣地名資料彙編》中的說法。《後漢書》和《資治通鑑》等文獻記述,“瓚修營壘樓觀,臨易河,通遼海,以鐵為門。乃曰:《兵法》雲‘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千重,積穀三百萬斛,足以待天下之變”,後公孫瓚的百樓城為袁紹所破。《通典》記公孫瓚築百樓處在易縣縣南十八里的拒馬水邊,而百樓村緊鄰中易水河。
百樓村名的起源至今已不可考,但是公孫瓚築百樓說見諸各種早出正史文獻,本文採信該說。更為有意思的是在作者考稽文獻時發現一個值得進一步關注的現象,在今京津冀地區方誌文獻有很多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傳說,試略舉數例。《讀史方輿紀要》卷十二記述子莊溪時說“(易)州東北二十里有跑馬泉,相傳唐太宗征高麗駐蹕於此,馬跑泉出,因名”;天津漢沽區的寨上,據說是李世民凱旋時駐紮前軍、後軍的地方,因此有前後寨上之分;天津大港區的馬棚口據說是李世民為征高麗養軍馬之處。
百樓村名起源難以找出確鑿證據,但足以說明百樓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在明末清初的特殊時段里,當時社會的一大批文人賢達聚集百樓。在他們存世的文集中多有反映在百樓生活交遊的詩文,為有志於探賾索隱的今人展現出一幕靈動鮮活的人文圖景。
百樓耿氏是定興望族。明清以降,百樓耿氏一門因讀書仕進者甚眾。耿好仁,字育我,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其與鹿善繼同年中進士,仕至巡撫寧夏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耿極,字保汝,號誠齋,是孫奇逢弟子中“品學端粹兼眾人之長者”,著有《存誠集》等行世。耿權,字是經,武舉人,耿極之兄,“以孝友稱”,著有《是經詩稿》一卷。耿秉芳,由文生中武舉,順治二年任濮州知州。耿楨,清代巨野知縣。耿哲,仕至磁州知州。百樓耿氏之所以代有名人,就是其家族非常重視對子弟的教育,家族成員踴躍贊助興學,發展地方文教,乾隆四十年耿思達建百樓書院。
崇禎十一年(1638年),耿權從孫奇逢入易州五峰山避清軍之亂。崇禎十二年(1639年),耿好訥、耿好訒與侄子耿權迎孫奇逢至百樓村,以別墅居之,“令弟子受學”,孫奇逢時年五十六歲。孫氏一家暫落腳於百樓,“諸友相依而至者日漸眾,門人從學日益進”。崇禎十三年,孫奇逢在人日賦詩,“百樓逢人日,行年五十七。往事抵掌間,酸流骨孔出”。此一時期北方社會動亂,孫奇逢就帶領百樓鄉鄰“修備御”,鹿盡心、鹿洗心、杜越、張果中、賈三槐、鹿善治等攜家相依。崇禎十五年(1642年)10月,孫奇逢因戰亂再次遷回雙峰。崇禎十六年(1643年)四月再還居百樓。“去此忽七月,煙雲偏草萊。居停仍似昨,腥穢雜青苔。架上書百卷,棄置與塵堆”,孫奇逢《癸未四月還百樓舊居有懷君異國鎮》一詩就是其返居百樓感傷時事所做。孫奇逢曾在定興百樓講學六年,受業者數十人。
明末清初的百樓文人聚集,很多人也在此吟詩誦文。明末軍事家茅元儀貶官後寓居定興數年,崇禎十四年秋茅元儀到百樓看望孫奇逢,作《百樓村曲》“百樓兵法所不攻,誰知鼓角出地中”;“昔日烏衣巷,於今看牧牛。謾嗟代復代,空歌樓外樓”出自清定興人王維垣的《百樓懷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