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樓鎮,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地處蓮池區東北部,東與清苑區為鄰,南與東金莊鄉接壤,西與韓莊鄉相連,北與徐水區毗鄰。鄉人民政府駐西百樓村民裕西路37號。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26千米,總面積27.07平方千米,總人口25201人(2018年)。
1953年,建百樓鄉。1961年,置百樓公社。1984年,復置百樓鄉。2018年末,蓮池區撤銷百樓鄉,設立百樓鎮,以原百樓鄉的行政區域為百樓鎮的行政區域。截至2019年10月,百樓鎮轄13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西百樓村民裕西路37號。
2013年,原百樓鄉農業產值142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工業產值31.45億元;商品零售額1.9億元。2017年,原百樓鄉企業個數共341個,企業從業人數2166人,其中工業企業30個。2018年,百樓鎮有工業企業57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樓鎮
- 行政區劃代碼:130606202000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
- 地理位置:蓮池區東北部
- 面積:27.07 km
- 下轄地區:13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西百樓村民裕西路37號
- 電話區號:0312
- 郵政區碼:071000
- 人口數量:約 2.52 萬(2018年)
- 車牌代碼:冀F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名稱來歷,哈哈腔,
歷史沿革
1953年,建百樓鄉。
1958年,屬大陽公社。
1959年,屬臧村公社。
1961年,析出,置百樓公社。
1984年,復置百樓鄉。
2018年末,蓮池區撤銷百樓鄉,設立百樓鎮,以原百樓鄉的行政區域為百樓鎮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8年,徐水縣漕河鎮楊指揮營、路家寺、楊村3個村和留村鄉太保營、南常保2個村劃入;北高莊村劃歸蓮池區韓莊鄉;北閻莊、中閻莊、西閻莊、王莊、高莊、侯郎莊、國公營、梁莊、大呂莊、鐘家營、小呂莊、前營12個村劃出設立清苑區閻莊鄉。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末,百樓鎮轄頭台、柴樓、西百樓、東百樓、後營、東大夫莊、棗抹戀西大夫莊、蔡莊、楊指揮營、路家寺、北張莊、太保營、南常保13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19年,百樓鎮轄13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西百樓村民裕西路37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130606202200 | 111 | 西百樓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1 | 112 | 蔡莊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2 | 112 | 東百樓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3 | 112 | 東大夫莊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4 | 112 | 西大夫莊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5 | 112 | 後營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6 | 112 | 柴樓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7 | 112 | 北張莊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8 | 112 | 頭台村村委會 |
130606202209 | 220 | 南常保村村委會 |
130606202210 | 112 | 太保營村村委會 |
130606202211 | 220 | 路家寺村村委會 |
130606202212 | 220 | 楊指揮營村村委會 |
表格數據來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百樓鎮
地形地貌
百樓鎮自西向東北略有傾斜,達多您奔西部地勢較低。
水文
百樓鎮有黃花溝防洪堤流經,過頭台村後進人韓莊鄉域內。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總人口21732人。另有流動人口664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584人,占94.7%;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壯族等.1148人,占總人口的5.3%。2013年人口出生率12.92‰,人口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長率8.7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60人。
截至2017年末,原百樓鄉常住總人口25050人。
截至2018年末,原百樓鄉戶籍總人口25201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原百樓鄉農業產值142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工才鞏己業產值31.45億元;商品零售額1.9億元。
2017年,原百樓鄉企業個數共341個,企業從業人數2166人,其中工業企業30個。
2018年,百樓鎮工業企業5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第一產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耕地面積37500畝,主要以糧食和蔬菜種植業為主,總播種面積36253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1882畝,蔬菜種植面積3016畝,油料種植面積1355畝,糧食總產量13541噸,蔬菜產量15000噸,油料產量330噸,建有以南常保為中心籃紙歡的5000畝“百祿”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畜牧業以飼養奶牛為主,存欄5000餘頭,原北市區第五、第八、第九奶牛基地分別建在百樓鄉頭台、楊指揮營、路家寺3個村。
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工業企業攤點數57個,主要從事農副束宙產品加工、食品製造、家具製造、印刷業、金屬製品、通用設備製造業,從業人數1025人。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商業網點數500個、集貿市場數5個,集貿市場成交額2億元。
2018年,百樓鎮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08人,教師7人;國小5所,在校學生1450人,教師95人;中學1所,在校生240人,教師5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小升初升學率9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有13個村有活動廣場、農村書屋。西百樓村民間文藝隊,以“哈哈腔”為主,另有大鼓隊,腰鼓隊、秧歌隊等。每周三、六會在村中心廣場組織活動。南常保村鑼鼓隊,每逢節假日在村內戶辨旋廣場舉行活動。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有衛生院1所,床位20張,固定資產30萬元,專業人員18人,衛生室20所,98%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0戶,人數312人,支出608萬元,月人均162元,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62人,支出33.48萬元。電信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行動電話14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000戶。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百樓鎮因鄉政府駐西百樓村而得名。
哈哈腔
哈哈腔,又稱喝喝腔、呵呵腔、柳子調,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形成於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間,哈哈腔流傳到河北保定。清末民初達到鼎盛。新中國成立以後,清苑區建有專業的哈哈腔劇團。哈哈腔又稱柳子調、喝喝腔,2006年5月20日,哈哈腔(河北清苑和青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文
百樓鎮有黃花溝防洪堤流經,過頭台村後進人韓莊鄉域內。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總人口21732人。另有流動人口664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584人,占94.7%;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壯族等.1148人,占總人口的5.3%。2013年人口出生率12.92‰,人口死亡率4.15‰,人口自然增長率8.77‰。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860人。
截至2017年末,原百樓鄉常住總人口25050人。
截至2018年末,原百樓鄉戶籍總人口25201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原百樓鄉農業產值142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工業產值31.45億元;商品零售額1.9億元。
2017年,原百樓鄉企業個數共341個,企業從業人數2166人,其中工業企業30個。
2018年,百樓鎮工業企業5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第一產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耕地面積37500畝,主要以糧食和蔬菜種植業為主,總播種面積36253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1882畝,蔬菜種植面積3016畝,油料種植面積1355畝,糧食總產量13541噸,蔬菜產量15000噸,油料產量330噸,建有以南常保為中心的5000畝“百祿”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畜牧業以飼養奶牛為主,存欄5000餘頭,原北市區第五、第八、第九奶牛基地分別建在百樓鄉頭台、楊指揮營、路家寺3個村。
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工業企業攤點數57個,主要從事農副產品加工、食品製造、家具製造、印刷業、金屬製品、通用設備製造業,從業人數1025人。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商業網點數500個、集貿市場數5個,集貿市場成交額2億元。
2018年,百樓鎮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08人,教師7人;國小5所,在校學生1450人,教師95人;中學1所,在校生240人,教師5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小升初升學率9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有13個村有活動廣場、農村書屋。西百樓村民間文藝隊,以“哈哈腔”為主,另有大鼓隊,腰鼓隊、秧歌隊等。每周三、六會在村中心廣場組織活動。南常保村鑼鼓隊,每逢節假日在村內廣場舉行活動。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有衛生院1所,床位20張,固定資產30萬元,專業人員18人,衛生室20所,98%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末,原百樓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0戶,人數312人,支出608萬元,月人均162元,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62人,支出33.48萬元。電信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行動電話14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000戶。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百樓鎮因鄉政府駐西百樓村而得名。
哈哈腔
哈哈腔,又稱喝喝腔、呵呵腔、柳子調,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形成於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間,哈哈腔流傳到河北保定。清末民初達到鼎盛。新中國成立以後,清苑區建有專業的哈哈腔劇團。哈哈腔又稱柳子調、喝喝腔,2006年5月20日,哈哈腔(河北清苑和青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