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是張蘊嶺主編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12月。

該書以縱觀世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歷史視野,闡述世界歷史的發展變遷,分析世界格局的演變規律,闡釋國際價值、國際制度、國際體系的形成方式,尤其是對中國復興道路的歷史、現狀、風險、挑戰、前景,作出了深刻系統的解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
  • 字數:250千字
  • 首版時間:2019年12月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主編:張蘊嶺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主編簡介,

內容簡介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匯集了張蘊嶺、金燦榮朱鋒沈銘輝等10多位學者,以觀察全球維度、認識世界大勢的大歷史視野,從大變局中的世界秩序、大變局中的美國、歷史上的“百年大變局”及演變動力、大變局中的世界經濟、大變局中的世界政治、世界政治大變局中的民粹主義、大變局中的周邊格局等方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行了戰略性和全面性的研究,系統總結並解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如何應對全球之變、地區之變、中國之變等難題,並提出一系列創新理論和戰略對策。

作品目錄

大變局中的世界秩序
大變局中的美國
歷史上的“百年大變局”及演變動力
大變局中的世界經濟
大變局中的世界政治
一、西方引領下的全球化
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三、世界秩序面臨新的演變
結語
一、經濟之變
二、社會之變
三、政治之變
四、外交之變
結論:美國是當今國際體系變動最顯著的變數
一、回溯近代以來的“百年大變局”
二、百年大變局的動力探索
三、新環境下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一、預測未來:變局大勢
二、綜合實力對比之變
三、多邊貿易體制改革
四、區域化發展大勢
五、全球化和價值鏈之變
六、新科技發展大勢與影響
七、全球治理的困境
八、選擇:和合共生
一、國際關係重塑
二、世界秩序之變
三、現代世界體系
四、現行世界秩序演化
五、大變革中的世界秩序
六、世界秩序的價值觀
七、新世界秩序願景
八、呼喚世界政治理論
世界政治大變局中的民粹主義
大變局中的周邊格局
大變局中的中國世界定位
大變局下的中國外交
大變局下的國家安全
引言:重新認識民粹主義的“幽靈”
一、理解民粹主義的多重面相:上下之爭與左右之分
二、變化中的民粹主義譜系:從地區到全球的新特徵
三、民粹主義崛起的再解讀:從物質到身份
四、民粹主義的政治邏輯:政黨、政客與選民
五、大變局中的民粹主義:全球化、國際秩序與西方民主
六、西方民主的民粹主義選擇:飲鴆止渴還是刮骨療傷
結語:民粹不會消亡,歷史遠未終結
一、周邊關係歷史大變局
二、周邊關係再變局
三、周邊政經新格局
四、周邊地區新發展
五、中國的周邊新戰略
結語
引言
一、美國的百年變局運籌
二、百年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
三、百年大變局下的國際秩序
四、中國與國際秩序塑造
一、大變局帶來大機遇
二、大變局帶來大挑戰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的中國外交
五、中國外交的創新性實踐
六、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理解和認識國際大變局
二、大變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三、應對複雜多變的新局勢
四、拓展戰略空間,提升戰略能力

創作背景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內外局勢高瞻遠矚的戰略判斷,他曾在多個場合進行了各種側重的論述。2017年,他在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時的講話中提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8年,他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他又提到“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大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認識世界“變什麼”“怎么變”,是當下時政閱讀關心的焦點之一。正是基於這樣的責任,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策劃和組織專家學者共同編寫此書。

作品思想

第一,該書提出了觀察百年大變局的重要研究方法。張蘊嶺在序言中告訴讀者,看待百年大變局,要把握好幾個基本問題:一是時間跨度。上一個百年,即20世紀的1900年起至1999年止的一百年為基礎,重點是此後的百年,即2000年至2099年的21世紀。二者緊密相連,前百年發生的重大事件,是新百年大變局的基礎,所以要準確研究把握新百年大變局,一定要做好前百年甚至更早情況的梳理,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的脈絡,立足現實,展望未來。二是核心實質。分析研究百年大變局,重在一個“變”字,過去的一百年的變局已塵埃落定,重點是2000年至2099年新的百年大變局。新的百年已走過20年,期間發生的一切,強烈昭示著新的百年大變局,而“變什麼、怎么變、變到哪裡去”,這是研究百年大變局的核心本質。具體來說,還可從範疇分,即全球之變與中國之變;從內涵分,即權勢之變與秩序之變;從領域分,即政治之變、經濟之變與社會之變。這對讀者客觀分析、研究百年大變局,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具有幫助。
第二,該書深入探討了促進百年大變局的主要動因。該書從歷史角度深刻闡述了促進百年大變局的主要動因。朱鋒、周嘉希在“歷史上的‘百年大變局’及演變動力”一文中,通過對近代以來的“百年大變局”的回顧,包括“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建立、歐洲諸國爭霸與五強的崛起、歐洲均勢與美法革命、維也納體系的建立與東亞納入國際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雅爾達體系、冷戰後的多極世界等重大事件和現象,深入探討了推動、促進百年大變革的主要動因,即在社會各個領域,如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方面,出現了重大突破和發展,具體包括:一是國家類型變化與大國競爭的結果。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建立,正是由於歐洲國家類型發生重大變化,國家主權越來越受到重視,主權至上的原則逐步確立,從原先的帝國、城邦以及社會文化共同體等政治實體中建立起現代民族國家,並得到承認,以教皇為中心的神權統治開始受到置疑,並逐漸沒落。這不僅推動歐洲的政治體制和秩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影響左右著國際體制與秩序發生重大改變。同樣,大國競爭也是促進百年大變局的重要動因,大國競爭帶來了國際秩序的重大變化與調整,進而推動了百年大變局。二是制度的變化。制度可以分為國內層面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以及國際層面的國際制度與規範。在近代,包括美國、蘇聯及中國等國家的國內制度發生顯著變化,國內制度變遷為大國崛起提供了有力保證。而在國際制度方面,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政治經濟制度都是國家間權力和利益均衡的產物,具有功能性、分配性和非中性等特徵,進而促進了政治、商業及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國際制度相繼建立,從而為百年大變局提供了國內及國際的制度保障。三是科學技術的推動。科學技術是推動國際秩序調整不可或缺的因素,重大科學技術發展與百年大變局關係密切。研究表明,重大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發展與國際秩序調整變化的關鍵時間節點基本吻合。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正值航海與地理大發現,以及燧發槍、炮艦技術及徵兵制興起;維也納體系出現,正逢第一次工業革命,來復槍、線膛炮、潛艇等武器大行其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面世,恰逢第二次工業革命,坦克裝甲車、作戰飛機、航母成主戰武器;雅爾達體系形成則正值第三次工業革命,電子、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飛彈等唱主角。科學技術的發展深刻影響百年大變局。
第三,該書前瞻分析了百年大變局未來可能的走向。各位專家學者在書中從大變局中的世界秩序、大變局中的美國、大變局中的世界經濟、大變局中的世界政治、大變局中的民粹主義、大變局中的周邊格局、大變局中的中國世界定位、大變局下的中國外交、大變局下的國家安全等不同層面切入,回溯歷史、立足現實、展望未來,較好勾勒出一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畫面,雖然畫面尚模糊不清,未來不確定因素還很多,但對讀者觀察研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很好的啟示、參考與引導作用。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
2019年12月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978-7-5035-6690-5

主編簡介

張蘊嶺,1945年5月出生,男,漢族,山東汶上人,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1981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系畢業,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亞太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經合組織與東亞合作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學術專長為世界經濟、國際關係。1992年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3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