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譜網

百姓通譜網

百姓通譜網是由湖南百姓通譜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運用“同心圓核心技術”幫助各姓氏,將家譜修改整理並發布到網際網路的中國家譜入口網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姓通譜網
  • 外文名:People pass spectrum network
基本信息,起源,發展,辦網理念,理念概括,長遠規劃,創始人,意義,木活字本家譜,網站特色,家文化講師,

基本信息

起源

傳統的紙質家譜傳承到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家譜文化與偉大的網際網路文明交匯,我們的上一輩懂譜卻不懂網,我們的下一輩懂網卻不懂譜。因此,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就是:把上一輩懂的譜修到下一輩懂的網上去;讓我們的下一輩在網上明白家譜的作用和意義,弘揚中華家譜文化;讓我們的上一輩在下一輩的孝敬下學會使用電腦,充實生活,享樂晚年。
2002年,陳希先生在幫助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院士何光岳先生搬家譜的過程中突發靈感,萌生了立志要把傳統的紙質族譜搬上網際網路的偉大理想;
何光岳,1939年11月生,中華民族史專家。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南中國古代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漢民族學會副會長。

發展

2003年,陳希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一次“家文化”高峰論壇,以高瞻遠矚的眼光深入發掘出了“家文化”背後的深刻意義:家譜就是家文化的載體,決定從《健康》、《孝與順》、《子女教育》、《愛與婚姻》、《人與環境》、《如何理財》等六個方面積極傳播以幸福家庭為中心的家文化作為網際網路修譜的核心價值觀;
2005年伊始,陳希先生面向全國推廣幸福家庭講座,積極傳播以幸福家庭為中心的家文化,各大媒體紛紛報導,從而為以後將紙質家譜搬到網際網路上打通了一條“幸福”大道;
陳希先生深知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2008年,陳希先生歷經多年潛心研究的新概念修譜查譜專利技術——“同心圓核心技術”也在反覆推敲實踐之後隆重問世;
2010年,百姓通譜網立項策劃,籌備運作;
2011年,湖南百姓通譜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註冊;
2012年4月8日,湖南百姓通譜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在長沙市通程大酒店隆重舉行了“家譜網路化—百姓通譜網首發式”;
2012年7月22日,湖南百姓通譜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喬遷至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同心樓,原湖南省委副書記劉夫生老先生為百姓通譜網親筆題詞“祝百姓通譜網善行天下”;
2013年12月28日百姓通譜網“感動2013,感想2014”年會,唐駿現身。為百姓通譜網籌謀上市。
2014年7月12日,在長沙舉行的“百姓通譜網家文化體驗交流會”上,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孔祥林講述了孔氏家族的祖訓與家風,同時對我省僅存的孔氏家廟評價很高。“瀏陽孔氏家廟有很高價值,對研究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8月10日,“幸福家庭”公益巡講進瑤山。認真聆聽“學習傳統文化,幫助家庭幸福——家文化進社區”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2014年12月30日,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產業博覽會”將於2015年1月21至26日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博覽會設計了多項活動:展示漢代周記六禮、評選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姓氏文化產品、觀摩罕見的族譜傳世孤本。特色姓氏文化展示、全國姓氏產品發布會、曬家譜活動、企業聯誼答謝會等主題板塊。
2015年9月18日,由百姓通譜網主辦的2015湖南十大好家譜評選結果出爐。經過長達1年的海選角逐,洞口黃氏,洞口蕭氏,臨澧葉氏,東安周氏,臨澧羅氏,臨澧李氏,臨澧紫陵胡氏,臨澧唐氏,臨澧鶴子灣胡氏,臨澧匡氏等榮獲“湖南十大好家譜”。
近100個姓氏、上千本家譜參賽。經過海選的角逐後,20個姓氏家譜脫穎而出,進入到最後的摘冠之列。在隨後進行的網際網路平台發起的大眾投票中,20個姓氏家譜深獲廣大家族文化愛好者和各界社會人士的好評,從投票開始到結束的15天當中,累積收穫有效票數4萬多票,訪問次數達14萬餘次。

辦網理念

百姓通譜網修“譜”建“網”;“譜”傳智慧,增知育人;“網”載財富,興家旺業。既是一本記述各姓氏家族血緣集團世系的“譜”,同時又是一張無限擴張、包羅萬象的“網”。“譜”能尋根問祖、凝聚家族、傳承文化、增知育人、福澤萬代……“網”具有的廣告功能、遊戲功能、購物功能、教育功能、祭拜功能……能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造福天下百姓。

理念概括

企業精神:忠誠 感恩 博愛 守信
企業願景:打造一流的家譜網服務團隊
企業使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發掘家譜文化資源 促進宗族文化發展 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大團結 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服務理念:您的需求是我們全力以赴的事業
服務宗旨:倡導修譜新模式 促進民族大團結

長遠規劃

百姓通譜網以縣級城市為單位、以100萬以上人口為基數成立縣級服務部,不足100萬人口的行政縣,將兩個甚至三個或四個行政縣劃分為一個縣級服務部,計畫在全國成立1000個縣級服務部,由專業的服務團隊全程指導展開全國網際網路修譜工作;打破了傳統修譜一般只單修一個姓氏家譜的格局,採取各姓氏同時啟動,全國整體運作,線上線下同時進行。

創始人

陳希
百姓通譜網創始人
百姓通譜網董事長
百姓通譜網“同心圓核心技術”研發者
中國《易經》文化研究專家
中國“家文化”研究專家
陳希,1963年1月生,湖南百姓通譜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百姓通譜網“同心圓核心技術”研發者,企業文化系統策劃與建設專家;中國倡導“家文化”第一人,中國率先提出“家文化”管理企業新型模式第一人。
陳希先生從事“家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工作多年,在業內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家文化“和”家譜“有著深刻的理解,是”家文化"研究和傳播的絕對權威;其創立的百姓通譜網以獨特的修譜方式為國人解決修譜難的問題,對於“家文化”的傳承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意義

人有姓氏,血脈不會紊亂;家有譜諜,宗親才能凝聚。姓氏文化和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許多古文化,早已隨著創造它的種族一起淹沒在洶湧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而中國姓氏和家譜文化,歷經數千年,始終在延續和發展。姓氏和家譜文化一直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它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豐富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在中華民族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一直起著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探討姓氏與家譜的關係,充分發揮姓氏與家譜文化的特殊作用,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挺起民族脊樑,實現復興夢想,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姓氏與家譜的相互關係
姓氏和家譜,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姓氏是家譜得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姓氏的產生、演變和傳承是家譜的重要內容,而家譜則是姓氏繁衍續存的重要載體。姓氏出現在前,家譜出現在後;姓氏區分個體,家譜記載世系。
1、 姓氏是家譜之本,家譜因姓氏而生
中華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大量姓氏的產生是在夏商至秦漢這一歷史階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隨著大量姓氏的產生和世系的延續,以及姓氏家族繁衍帶來的人口激增,家譜也隨之產生和發展,於是就有了口述家譜、結繩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等,而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就是用文字記載一個家族的姓名及關係,因此成了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實物家譜。
家譜在命名時,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如《張氏家譜》、《李氏家譜》等。姓氏穩定,家譜也就穩定,姓氏的包涵內容發生變化,家譜記載也隨之變化。姓氏信息的演變經歷了一個由簡到繁,由單一到豐富的歷史發展過程,家譜以前側重於姓氏及關係,隨著姓氏所含信息的增加,家譜所記載的內容也隨之增加,續修的家譜通常比始修家譜增加了很多內容和篇章。歷史上,姓氏級別的不同,也決定了家譜的叫法不同,如皇帝姓氏的家譜稱帝系、玉牒,記載諸侯姓氏的家譜成世本,記載普通姓氏的家譜稱家譜或宗譜等。
2、家譜理順了各姓氏家族橫的關係和縱的脈絡
作為姓氏文化的表現形式,家譜記錄了家族的歷史,聯結起了以血脈關係為紐帶而繁衍生息的人們。各姓氏家族內部的血緣關係,必須十分清楚,這種組織才能夠延續和傳承。即使他們的家族分裂成了橫向許多新家族,如:兄弟、堂兄弟、姊妹,一房、二房、三房,一支、二支、三支等等,在家譜裡面各新家族之間的血脈關係也必須理順。不然的話,分者多不能詳,本來是同宗,也會視之為秦越,宗派紊亂,疏宗離祖,戶口流亡。
姓氏在家譜里排序,從奠基始祖或始遷祖開始,依次排列世系順序,始祖及始祖母是誰?他們有幾個兒子,名字是什麼?他們的妻子又是誰?又各有幾個兒子?不分政治地位,不分富貴貧賤,入譜的姓氏、生卒、婚姻及子孫後代等,縱向一代續一代,中華姓氏幾千年來,就這樣以垂直方式在各自的家譜里理順並記載了下來。
3、姓氏里所攜帶的歷史信息,要靠家譜傳承下去
家譜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每個姓氏,每個家族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族系,都有著自己的文化、歷史。許多人都很想了解關於自己姓氏的有關信息,尤其是家族的淵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的家譜,這樣自然就有了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不管怎樣說,家譜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一個亮點,這方面有著最權威的記錄。甚至是因為避難、戰爭、政治等因直接改姓,收養、繼養、入贅改姓,現代人的學歷、職業、婚姻、主要業績等信息,都是家譜可以收錄的。
隨著家譜的不斷延續及姓氏信息量的不斷增加,家譜隔一段都要續修,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說,豐富的姓氏傳記等信息,常為其它史料不能收錄。家譜是一個個姓氏人生的記錄,是血脈流淌的記憶,是一座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古為今用,今為後用,大量豐富的姓氏信息,靠口傳心記,延續是有限的,而家譜則是最有效的傳承方式。現今國家收藏最多家譜的地方是上海圖書館,約有21000種,十九萬冊,就記載有不少珍貴的名人信息,如《孔子家譜》、《王羲之家譜》、《劉少奇家譜》等。
總之,姓氏和家譜相輔相成,有著十分特殊的關係,家譜就是一個個姓氏譜。姓氏在家譜里排序,姓氏在家譜里傳承,姓氏在家譜里尋根,姓氏在家譜里凝聚;家譜是姓氏的主要載體,家譜里流淌著一個個姓氏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家譜里積澱著源遠流長的姓氏和民俗文化,家譜保證了姓氏傳遞的穩定性,家譜的出現本身就為姓氏文化的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
姓氏和家譜文化的意義
種類繁多的姓氏,豐富多彩的家譜,是我國悠久歷史的一份重要文獻。究其現實意義,學者自然會從學術的角度來論證,政府人員則會從是否有利於社會管理、是否能推動經濟發展的層面來闡述,社會團體、普通民眾、特別是華僑和私營業主,說起探討姓氏和家譜文化的意義,那可就大了去啦!具體有多大,則眾口不一,但從他們“認祖歸宗”的勁頭,大辦盛會、大把花錢的行動上,足以詮釋姓氏和家譜文化的意義了。筆者僅就有利於追本溯源,有利於內穩外聯,有利於史料共享,有利於自身完善四個方面淺述如下:
1、有利於追本溯源
在中國每個人都有姓氏,人們初次交往,總要先問:“您貴姓”?特別在外地,如果發現是同姓,馬上就親近了許多,認為“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大槐樹底下走出來的”。其實不然,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說過:調查發現,一個大姓可能有上百個來源,比如中國大姓之一的“李”姓,有些來自“嬴”姓,有些來自“趙”姓,唐朝時“李”姓被李世民分賜給了開國元勛,甚至在後魏時期,鮮卑的複姓也有改成姓“李” 的。只有通過對姓氏和家譜的進一步研究,追本溯源,修書續譜,連支連宗,才能明血緣,別婚姻,促進人類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從基因的類型分布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家族的父系起源,而通過後代基因分析,也可以找出共同點,推出祖先的基因。姓氏及家譜的記載,恰恰可為基因追根溯源事先提供線索、事後提供佐證。
一般姓氏的家譜,都是從始祖、始遷祖到修譜時按世系先後登錄,但由於宗族世系久遠,其淵源及各支繁衍脈絡難免失斷不清,通過進一步研究發掘,就可加以辨明,正本清源,使更多尋根者的夢想成為現實。
2、有利於內穩外聯
姓氏和家譜文化的內容,除對世系的記載外,都有“家訓”、“家規”、“族規”之類的內容,如:敬長老,孝父母,睦近鄰,崇節儉,恤孤寡,戒淫逸等。有的還講述了祖先們萬難不屈,艱苦創業,忠君愛國,清正廉潔,大義凜然的高風亮節。宣傳的是敬祖尊宗,遵紀守法,教子成才,自強不息的家風。與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國之穩看民之親。每逢春節和清明節,許多姓氏的家族都要舉行各種祭祖活動,定時編修家譜,舉行頒譜儀式,長輩主持,族人參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使廣大族人相互了解溝通,相互交流切磋,相互守望扶持,共謀事業發展。同時,對家族成員內生活困難、孤寡老弱進行經濟和情感上的幫助。一個個家族和睦相處、穩定興旺,國家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及文明進步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河南省地處中原,在人口靠前的300個大姓中,有171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我省,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姓氏和家譜文化資源,特別是新鄭皇帝拜祖大典,鄭州公祭炎黃二帝活動,周口姓氏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加深了中華兒女對祖根地的了解,更加激發了海內外華夏兒女敬祖尊宗的熱情,尤其是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大量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紛紛以姓氏為單位,成立了各自的姓氏宗親聯誼會,有的還分成了修譜和商會兩部分,一方面尋根問祖,修書續譜,另一方面積極捐資或投資興業,不僅有效促進了祖籍地經濟的發展。
通過對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科學探討,必將揭示全世界中國姓氏和家譜的信息,這就會在更大範圍內為華人提供更全面、更系統、更詳實的資訊,聯繫更多的華僑湧入尋根謁祖的潮流!
3、有利於資料共享
撰正史,編方誌,修家譜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其中記載姓氏的家譜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及數據,是其他史籍所無法代替的。
姓氏和家譜資料可以補史之遺。如中國與世博會的最初結緣時間,2002年前學界和民眾一直認為是1867年,參會者是江蘇吳縣文人王韜。而根據《(廣東中山)北嶺徐氏宗譜》記載,中國和世博會的關係始於1851年的倫敦第一屆世博會,參會者是徐氏先祖徐榮村。家譜里詳細記載了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以國家名義邀請十多個國家參加,徐榮村將自己經營的七里湖絲裝成12捆,託運英國參展並獨得金銀大獎的經過,還附有金銀獎牌圖。進而將中國與世博的關係提前了16年,其意義可想而知。
古人說:“家之譜,猶國之史,史不作無以知一代之聖哲,譜不續無一知一姓之英奇。”姓氏和家譜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平民特色的歷史文獻,記載的主要是同宗的世系繁衍、人口數量、婚姻狀況、生卒日期、職業文化、名人名事、居住遷徙等,內容非常豐富。在姓氏和家譜文化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本姓本族的發展興衰、歷史變遷,還可以看到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變革、風土人情、價值取向、生存狀況等。這些內涵宏富的記載內容,實為我國史學領域有待開發的豐富寶藏。還可為家庭結構與功能、優生學、民俗學、地方史、村鎮開發史、地方風俗、地域文化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資料。
4、有利於自身完善
姓氏和家譜的產生變化,是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緊密相連的,社會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勢必打有封建糟粕的烙印,存在歷史弊端。如:隱惡書善,攀龍附鳳,偽冒名族,重男輕女,言過其實等,我們要全面認識這一傳統文化,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通過深入的探討,使之與現代文明同步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用發展的觀點進行鑑別整理,從而保證姓氏和家譜文化研究利用的正確發展方向。
通過對姓氏和家譜文化的進一步探討研究,不但可以明確研究的指導思想,還可以明確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究姓氏和家譜文化,是為了敬宗睦族,加強名族團結,建立和諧社會,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服務。以新思維、新方式、新觀點、新風尚,使研究成果“存真”、“求實”,研究方法日臻完善,走向成熟。
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為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河南省是中國姓氏得天獨後的資源大省,中原掘起,離不開現代的科學技術,也離不開傳統的文明和文化,加大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推廣,利用姓氏文化研究會、家譜研究會、各姓宗親會等,適時舉辦各種形式的研討會、交流會等,使姓氏和家譜文化的研究科學化、規範化、大眾化,積極有效完善運行機制,不斷升華推出研究成果,為建設中原文化集聚區服務,整合各種優勢,為推動中原經濟集聚區的高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木活字本家譜

湖南現存最早的木活字本家譜
現存我省最早的木活字印的家譜是湖南圖書館收藏的《鄒氏重修家譜》部分卷。清朝鄒康侯、鄒養蒙等修,鄒粲兮等纂。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木活字印本。版框高37厘米,寬25厘米,每半葉16行,每行31字,四周雙邊,白口,皮紙。系以紙捻裝訂的毛裝本,3冊(現已合訂1冊),凡230頁。
“鄒氏”系湖南新化羅洪(現屬隆回縣)之鄒氏。
家譜最前面的一篇是序(已破損),接著是鄒氏重修族譜序以及十四世孫、十五世孫、十六世孫、十七世孫,共10篇序。接著是宗譜凡例、田畝、墳山、頌文、宗派圖總、羅洪世系、思房世系、漢房世系、景信世系、柏房世系、寶房世系、緣房世系、斌房世系、普房世系。
該家譜具有木活字印本的三大特點,即:一、字行不整齊,有時傾斜不直,有些字排列歪扭;二、字的大小不一,筆畫粗細不勻稱,一行字內,不但個有大小,而且筆畫粗細有時也不一致;三、墨色輕重不均,一版內,各個單字,墨色的濃淡不一致,有的字墨色濃,有的字的墨色卻顯得很淡。這是因為木活字一般是選用梨木、棗木或者楊柳木雕刻而成,而木材纖維有伸縮性,沾了水就會膨脹,因而排版凸凹不平。甚至有的字還未沾墨,並且有重字或脫落活字的現象。活字是每字一刻,而且是多個人所刻,因而風格不一,字型大小不一律,亦不能全面照顧。它不像刻版書,字是寫稿上板,字型大小一律,刻工一氣呵成,因而大小勻整,字與字間互相照應。此外,該家譜尚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版面中留有不少的空白處,是一些人的生卒年月日、婚嫁的年月日等,有的已用墨筆填上,有的是後來用木刻單字鈐上的,有的還仍然空著。
該家譜來源於鄒氏家鄉,家譜最後的硬紙板的封面上,鈐有一長方形的印框,框內文曰:“邵陽運輸局。隆回站到邵陽站,73880,共1件。”便是佐證。1946年8月1日,湖南省為籌修省志,成立了湖南省文獻委員會。該會“除計畫纂修省志導修縣誌外,凡有關文物之徵集保管整理”等,均為該會業務。徵集材料的辦法,一是由文獻委員會派人下去採訪蒐集;一是利用各種調查表,由省府通令各縣市政府,要求在深入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按時將調查表及實物送交或郵寄文獻委員會。如“各縣市族譜調查表”內容包括:某氏族名稱、纂修年代、纂修數、體例、歷次主修人名字、備考。因而《鄒氏重修家譜》,應是隆回郵寄到邵陽,再由邵陽匯總送交湖南省文獻委員會。後因這次修省志未果,其有關材料包括《鄒氏重修家譜》等,一併移交了湖南圖書館,現已收入《湖南省古籍善本書目》。

網站特色

百姓通譜網“同心圓”家譜,可全球尋找親緣
華聲線上7月20日訊(記者 羅浩)從早期的口頭家譜、結繩家譜到後來的布譜和紙譜,家譜在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並逐漸形成了“歐蘇式修譜”等範本沿用至今。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新修續修家譜的方式會有改變嗎?
記者搜尋發現,不少支姓家譜已零星出現在網路上,大部分是直接將紙質版變成電子版,並無體例上的創新。在百姓通譜網上,記者卻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同於我國歷代各種舊式家譜的“同心圓”家譜。
這種家譜根據修普家族的實際情況,被劃分成數量不等的同心圓。同一個圓里的人為同輩家族,越往裡走,輩分越高,越往外延伸,輩分越低。“同心圓”家譜利用網際網路的特性,每個人的名字都成為一個超級連結,點擊進去可以看到個人事跡、聯繫方式、照片,甚至個人DV等。與此同時,該家譜通過計算機編程,將不同姓氏家族之間的聯姻關係、同姓氏不同地域家族的輩分關係進行了詳細羅列,讓各地零散的家譜形成有機聯繫。
網站負責人陳希稱,與以往相比,這種家譜具有上譜及時、查譜便捷、資料完整、攜帶方便、修改自如等特點。加入百姓通譜網的個人,可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親緣關係,隨時隨地在網上與宗親聊天通信。
事實上,家譜電子化帶來的不僅是便捷,還有文化的傳承。隨著我國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宗室觀念的淡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認祖歸宗”。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很多年輕人不知家譜為何物,即便知道,也極少有人看得懂。
“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了解家族的過去,假如他們走了,我們就會留下很大一片無法填補的空白”,陳希稱,正是基於這種憂慮,他的團隊才啟動了相關工作。
根據規劃,家譜電子化將於未來2到3年覆蓋全省所有自然村,5到8年時間覆蓋全國範圍。資料庫一旦完全建立,百姓通譜網有望修好多個支姓通譜。到目前為止,全國唯一修好的通譜是曾氏族譜,由曾國藩花費20年時間,20萬兩白銀整編而成。

家文化講師

人生格局:一命二運三風水。
一、命
《孝順父母》:和顏悅色>聚財;
《家人健康》:血氣方剛>留財;
二、運
《夫妻恩愛》:對牛談情>旺財
《子女成才》:物競天擇>續財
《家境富裕》:享受人生>發財
三、風水
《環境優美》:風雨同舟>生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