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陝西人藝版《白鹿原》)

白鹿原(陝西人藝版《白鹿原》)

《白鹿原》是由陝西省文化廳主辦,陝西演藝集團、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承辦的話劇。話劇根據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該話劇由孟冰編劇、胡宗琪導演,陝西人藝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打造,2016年3月12日,《白鹿原》在北京中國劇院舉行了首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鹿原
  • 表演形式:話劇
  • 出品方:陝西省文化廳
  • 承辦方:陝西演藝集團,陝西人藝
  • 舞台語言:陝西方言
  • 導演:胡宗琪
作品簡介,相關背景,媒體關注,

作品簡介

白鹿原白鹿原
2016年3月12日晚,由陝西省文化廳主辦,陝西演藝集團、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承辦的話劇《白鹿原》在中國劇院上演,該劇根據著名作家陳忠實的經典小說《白鹿原》改編,孟冰編劇,演員陣容涵蓋了陝西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在舞台上呈現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西北風土人情。
陝西人藝院長、《白鹿原》製作人李宣表示:“在孟凍的劇本上進行了調整和提升,讓劇情比以前更精煉,也更加突出劇作的文學性和戲劇性。”該劇延續了小說原有的故事主線,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等故事情節在舞台上得到了立體的呈現。這版演出在舞美上更具陝西特點,山坡、窯洞、老樹等都讓觀眾感受到了濃濃的西北風。本版《白鹿原》還特邀獲得多項大獎的總政話劇團的趙曉丹擔任作曲和音響效果設計,他表示,雖然和北京人藝版一樣使用了華陰老腔,但用的非常節制:“華陰老腔被認為是‘中國西北的搖滾’,我們用的是它最柔情的一段唱腔,放在整個戲的最後。結尾時,華陰老腔和音樂的爆發,會讓人在壓抑後痛哭一場。”

相關背景

白鹿原白鹿原
陝西人藝的《白鹿原》,語言是其自然的母語,脫去這一層負累,他們可以更加自如地呈現出陝西文化的厚重。比如舞台上繁複的宗廟建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舞美設計黃楷夫在陝西民間博物館發現,陝西民間建築之精美超越許多人對黃土高原的認識。這些建築也成為非常重要的舞台語言,演出中投射在這些建築上的總是側光,讓精美的建築看上去厚重陰森,象徵著傳統宗廟對人們的約束和捆綁。
陝西人藝版《白鹿原》故事以白嘉軒“巧取風水地”開篇,全劇用傾倒的“仁義白鹿村”牌匾作結,置景精緻但燈光幽暗,整體呈現暗黑風格,不似曾經的理解,卻更現陝版之風骨。抱著便覽該作品所有改編形式的願望去看這戲,也在心裡認定雖然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白鹿原》,但陝西人心中的白鹿原也許更接近陳忠實先生的藍本。“仁義”在這裡格外刺眼,這個叫“仁義白鹿村”的地方卻每個人都未見“仁義”。他們誦讀著德業相勸,卻藏匿著精於算計,他們奉守著耕讀傳家,卻投入了革命洪流。陝西人藝版《白鹿原》未見得人人喜歡,但卻有獨到理解。

媒體關注

小說《白鹿原》的深刻、厚重是說不盡的,它的文學成就不是刻意追求出來的,更不是依靠手段和技巧堆積出來的,儘管它的確有著非常老道的技巧,而且深藏不露,但它仍然是那樣一種平和的口氣,像說書的那種方式一章一回地講下去……由於有白鹿原的傳說,有白鹿的神話,有關於白鹿祠堂的說法,有關於白、鹿兩家祖上發跡的歷史沿革,所以當此時此刻白鹿原上發生任何事情時,都能讓人想到這當中的某種必然聯繫,而這一條在話劇中是極難表現的。因為,要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來勾勒過去生活的種種細節,要么就要讓人物用大量台詞講述我為什麼會這樣做……即使如此,也是話劇創作中較大的尷尬。
白鹿原白鹿原
熟知小說的人會知道,我的劇本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小說中的話(和台詞),這一點在改編時是很難的,因為小說中最有性格的人物語言仍然還是“文學性語言”(包括書面語言),而不完全是“口頭語”(陳忠實老師的說法是“尋找自己的句子”),所以,要讓小說語言成為人物語言,而又不是我自己重新寫的,就需要創造一個語言環境,將全劇人物的台詞都統一在一個格調之內,然後加入小說的語言,這樣聽起來就會天衣無縫,一氣呵成。
這次陝西人藝排演《白鹿原》,相距北京人藝的首演已近十年,根據這些年演出中聽到的觀眾反應,我和導演胡宗琪都認為有必要做一點調整。在胡導的整體構思下,我們在文本上主要做了兩點修訂。一是從總體篇幅上進行了精簡(包括減掉了一個次要人物徐秀才),二是為了便於交代時代背景和主體事件,增加了眾村民的“議論”。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它不僅解決了“敘事”(交代背景)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發揮出古希臘悲劇中“歌隊”的功能,在“敘事”中不停地轉變身份(跳進跳出),在全劇節奏控制、感情渲染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