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歷
白嘉軒姐夫,書中最具智慧的人。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飽學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眾人遇事疑難不能決,朱先生只用幾句話就能點醒。
相關作品
《
白鹿原》是
劉進執導的年代劇,由張嘉譯、何冰、秦海璐、劉佩琦、雷佳音、翟天臨、李沁、姬他、李洪濤等主演 。
該劇以陝西關中平原上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講述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恩怨紛爭的故事。
該劇於2017年4月16日在江蘇衛視、安徽衛視首播 。
原型
在小說《
白鹿原》中,有個帶有幾分傳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雖然不是絕對的主角,卻對小說主線影響至深,那就是
白嘉軒的精神導師——朱先生。眼下,電視劇《
白鹿原》正在藍田熱拍,此前劇組公布了劇中主要人物的定裝照,有熱心讀者打來電話說,所選演員基本符合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只是對於
劉佩琦飾演的朱先生有點意外,總覺得劉佩琦在《
大宅門》里出演的頑主三爺給人印象太深,讓他再來演一身正氣的朱先生實在有點接受不了。
事實上,小說《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關學最後一位傳人、關中才子——
牛兆濂。那么牛兆濂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牛兆濂一生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牛家的後人對劉佩琦是否認可呢?記者日前採訪了牛兆濂曾孫牛君實等牛家後人,其工作室的醒目位置擺著牛兆濂的巨幅照片,提及先祖,他打開了話匣子。
關於牛才子,“中文百科”中有個極其簡單的介紹: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夢周,號藍川。西安市藍田縣人,清末關中大儒。幼年過目成誦,後拜三原著名理學大師賀瑞麟門下,光緒十年(1884年)肄業於關中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年)補廩膳生員,並被聘為塾師。曾講學於藍田芸閣書院、三原清麓書院,後人尊稱藍川先生。辛亥革命後以遺民自居。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呂氏遺書輯略》4卷、《芸閣禮記傳》16卷、《近思錄類編》14卷等,又曾主纂《續修藍田縣誌》。從這樣簡單的文字介紹來看,牛才子是個學者,是個老師,在關中大地上,他頗有名氣,學界稱他是關學最後一位傳人,民間有人甚至稱他為“半仙”。
記者在網上看到這樣幾個小故事,稱牛才子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無所不通,是諸葛亮式的人物,因看破紅塵不願出山,在藍田縣過著躬耕生活,因此人們又叫他牛布衣。誰的牛丟了,誰家雞丟了,只要去問他,他準能告訴牛在哪兒、雞在哪兒,一般都是問後隨口就答,失主果真能按照牛才子的指點尋到牛或者雞。而在陳忠實小說《白鹿原》中,也有類似的片段,書中這樣寫道:傳說朱先生在當地村民心目中是“神”,能預測天象,預測農作物收成,也能推測出誰家走丟的小孩,誰家丟失的牛去了哪裡,但朱先生自己從不曾承認自己是神,還開玩笑說:“喔,看來我不想成神也不由我了!”
牛兆濂的一位曾孫告訴記者,此前他也曾經上網,看到了有關牛才子這種“半仙”的說法,他說甚至看到有篇文章直接用了“80年前西安預測神人”這樣的標題。“老先生是過去的名人,是遠近聞名的舉人才子,有這樣的傳說也不足為奇,何況他熟讀《周易》,也許會有預測卜卦之事,但他在世時曾親口說過‘我不是所謂的神仙’。想必他熟知天文地理,能預測天象,所以被民間神話了。陳忠實老師在創作《白鹿原》的過程中,寫到了民間的這種神話,一方面是確有其事,另一方面作家採用了比較浪漫的手法,給朱先生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在小說《白鹿原》中,朱先生絕對是個不容忽視的人物。記者在了解了牛才子生平後,才發現其實作家杜撰的成分並不多,牛才子的生平事跡很多都是和朱先生重疊的。比如牛才子22歲時金榜題名,考中舉人,即將赴京參加進士科考之際,父親病逝,為守孝奉母,不赴公車;時任陝西巡撫升允慧眼識才,舉薦朝廷,委以重任,但也被牛才子拒絕了。他鑽研程朱理學,苦修學問,一世為師,卻也為民請命,在關中大饑荒時發放賑災糧餉;他身體力行,查毀煙苗,嚴禁鴉片;他為避免生靈塗炭,說服升允,使古城西安免遭戰火災難;得知日寇侵占我山海關,急募義勇軍500餘人,並通電全國,宣言出師前線抗日……牛才子曾孫牛君實說:“陳忠實老師在塑造朱先生這個人物時,曾在藍田檔案館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查閱了太多關於牛才子的生平故事,基本上全是按照老先生(牛才子)的事跡來塑造這個人物的,幾乎沒有任何誇張,只是用了藝術化的手法進行表達,就連‘牛’‘朱’兩個字都可以看出來作者的用心。”小說中有一段關於朱先生的逸事,朱先生唯一一次南巡講學,卻乘興而去掃興而歸,因著土布衣衫而被學人嘲笑,兼之秦地渾重的語音與南方輕柔的聲調格格不入,而被人嘲笑。記者在卞壽堂所作的《走進白鹿原——考證與揭秘》一書中看到了牛才子這樣的遭遇:1917年春,牛兆濂偕同張果齋等友人同道應邀出遊各地,赴山東曲阜、鄒縣,拜謁了孔孟廟祠;接著又南下金陵,東抵上海,此行本意在南方會友講學,但因道學上的分歧,加之語言不通,服飾違時,被南人譏笑,憤而返家。至華陰時游華山,攀至絕頂,方瀉心中不快,並作了《登華山詩》:“踏破白雲萬千沖,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而這首詩後來也被收錄在小說《白鹿原》中,書中為朱先生南巡歸來所作。牛君實告訴記者:“陳(忠實)老師曾說,其實小說中最難寫的就是朱先生這個人物,他壓力很大。因為有牛才子這個原型,又在關中大地上頗有盛名,他生怕寫不出牛才子的精神和風骨。”
記者對比小說《白鹿原》和牛才子的生平,如果非說有什麼不同之處,就在於朱先生辭世之處。小說中說朱先生的關門弟子是黑娃,而他死時立下遺囑“不蒙蒙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弔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儘早入土。”記者在牛家後人的工作室看到了牛才子的遺囑,和朱先生的遺囑異曲同工,牛才子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委託兒子手書,內容如下:“我生平疚心太多,千萬勿請入鄉賢以重我之恥。我生平只不敢為非,不可鋪張太過以為吾之羞。我一生重力行而未有實得,不可自欺欺人。”即使一生頗有成就,但牛才子依然自謙,不敢“入鄉賢”。
記者在牛家後人的工作室中,見到了幾張牛才子的照片,他著舉人服,頗為清瘦,發須皆白,仙風道骨。而小說中對於朱先生外貌的描寫是通過白嘉軒的眼睛:“才子的模樣普普通通,走路的姿勢也普普通通,似乎與傳說中那個神乎其神的神童才子無法統一起來。”而此前片方公布的劇照中,劉佩琦飾演的朱先生看上去年輕些,但同樣清瘦,古銅膚色,皺紋縱橫,眼神略顯凌厲。當記者追問牛家後人對劉佩琦扮演朱先生的看法時,得到的答覆是:“作為一個在民間廣為傳頌的人物,誰來演朱先生(牛才子)都未必能闡釋百姓心目中他的形象。其實長得像不像無關緊要,關鍵是看塑造出來的人物能不能傳達老先生的文化力量,能展現關中人的那種硬骨頭。”
在小說《白鹿原》臨近結尾處,透過白嘉軒之口說出了對朱先生的評價:“白鹿原最好的一個先生謝世了……世上再也出不了這樣好的先生了。”而在後人眼裡,又是如何評價先祖牛兆濂呢?記者在牛家後人的工作室中,看到了老先生的存世墨寶和家書,“臨事三思終有益,讓人一著不為愚”等等,闡述著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一位牛家後人說:“他首先是位優秀的教育家,堅持傳統文化傳播,讓更多的學子學到經典,從孔孟到程朱,據說連日本、朝鮮都有他的學生;其次,他繼承關學精神,敢於擔當勇於創新,不慕名利,做學問的同時又不脫離社會、脫離民眾,參與了多個重大歷史事件,是位優秀的社會活動家。他的一生都在推演鄉約,這也是關學中很重要的實踐部分。”牛君實的父親牛象坤退休後,抱病堅持修完了牛家的家譜,他生前說:“家譜不僅是血緣的傳承記錄,更重要的是讓家族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歸屬感,旨在傳承家族歷代修身之道、治家之策。”
小說《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墓最後被紅衛兵刨了;而現實中,牛才子墓地的命運也不容樂觀,他的故居窯洞坍塌,一派荒蕪,墓地已被推平,地面是藍田五裡頭村國小的所在,好在墓沒有被破壞,只是掩埋在地下了。一位牛家後人感慨道:“以前這裡就是芸閣書院,現在依然是個國小校,也算正本清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