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亭》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在赴金陵參加漕試途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前兩句寫厭倦宦遊生活,閒居客舍日日遠眺的情景,後兩句具體寫登白鷺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心情。這首詩以景抒情,寫景平淡,抒情含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鷺亭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鷺亭①
倦遊②客舍③不勝閒,日日清江見倚闌④。
少待⑤西風吹雨過,更從二水⑥看淮山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倦遊:厭倦於行旅生涯。
③客舍: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④倚闌:亦作“倚欄 ”,倚靠在欄幹上。
⑤少待:稍等。
⑥二水:指二水亭。在金陵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西面大江。北與賞心亭相對。亦因李白詩“二水中分白鷺洲”而得名。
⑦淮山:泛指長江北岸諸山。
白話譯文
倦於飄泊居於客舍孤獨寂寞,
只好日日獨自憑欄眺望遠方。
等待西風吹拂小雨過了之後,
從二水亭眺望長江北岸諸山。
創作背景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范成大由家鄉蘇州赴金陵(即建康,今江蘇南京)參加漕試,途中共作詩十二題十五首,《白鷺亭》即為其中之一,當是行至金陵時所作,是范成大中進士之前的早期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首句“倦遊客舍不勝閒”,是抒寫自已倦於羈旅,客中孤寂寂寞的情懷。范成大出身貧寒,父母又很早去世,為了維持生計。後來又為了應付科試,他不得不經常四處奔走。數年飄泊既已令人如此不堪,客中百無聊賴的滋味更使人難以忍受,詩人那種苦悶彷徨的複雜心情,是不難想見的。
次句“日日清江見倚闌”順承上句。唯其逆旅之中不勝閒暇,所以詩人才能“日日”來到江乾的亭榭之中“倚闌”眺望這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這一句既是上句的必然結果,也是對上句。“不勝閒”三字的補充說明。不說人見清江,反說清江見人,擬人法使詩句顯得波峭有致。如果直說,就失之平直而索然無味。其實上二句只是一個引子,其作用是為後二句寫登白鷺亭張目。
“少待西風吹雨過,更從二水看淮山”二句,就是具體描述這次登白鷺亭的情景,歸結到題目上來了。詩人剛來到白鷺亭不久,忽然颳起一陣西風,挾帶著雨點迎面掠過,於是詩人轉而來到二水亭上,憑欄遠眺對岸的群山。“更從二水看淮山”一句,乍看似嫌平淡,實則含蘊豐富。宋、金兩國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和議,雙方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全部為金國所占有。淮河作為最北的邊界,一步逾越不得,真如咫尺天涯,令人黯然神傷。范成大詩中雖然只點出“淮山”,但言外之意卻在“淮山”的背後,更確切地說在淮河以北的廣大淪陷區。因此,這最末一句是揭示全詩主旨的點睛之筆,宜細加玩味,不可等閒看過。
這首詩藝術上最重要的特色是委婉蘊藉。全詩從倦於羈旅、不耐閒暇說到“日日倚闌”,又進一步說到登白鷺亭,最後引至看“淮山”,平平道來,不作感時憂國之語,而感時憂國之意自在其中。這首詩寫得較為冷靜客觀,因而意旨含蓄,耐人尋味。
名家點評
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姜劍雲《名家選集卷:范成大集》:這首詩描寫了作者由於厭倦宦遊生活,閒居客舍日日遠眺的情景,看似逍遙自在,但如果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讀者就會深深地體味到作者遠眺時內心的不平靜。他遙望淮山,眺望江北,心中想的是那被金人占領的國土,並非真的閒來無事,而是心繫國家,想著怎樣收復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