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鬍桃

白鬍桃

《白鬍桃》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的是姑娘手腕上的玉鐲,運用比喻,借代等手法,形象的描繪出了姑娘手鐲的圓潤潔白,語言詼諧幽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鬍桃》
  • 作者:李白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183_37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分類:抒情詩
作品原文,注釋釋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鬍桃
紅羅袖裡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晶珠。

注釋釋文

詞句注釋

[1]紅羅袖:繡花紅衣袖
[2]白玉盤:白色瓷盤
[3]疑:此詩詩眼,就像的意思
[4]“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詩》原文裡作“精”。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剛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繡花紅衣袖襯托一個白晃晃的東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盤裡卻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經以後,從手腕上退下的晶瑩剔透的水晶珠。

詩詞鑑賞

白鬍桃,一種普通果物,而在“詩仙”李白筆下,竟是那樣冰清玉潔,那樣的靈秀剔透。這首詠物小詩的開首兩句就很不一般:“紅羅袖中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這裡,詩人從五顏六色中挑出紅、白兩色作底色,來襯托白鬍桃的潔白無瑕你看,將它藏在紅羅袖中.紅白分明,欲掩卻露;將它放在白玉盤上,桃盤一色,欲顯卻隱。這裡用一個“見”字,一個“無”字,兩相對比,不僅描繪出了胡桃的色澤,更賦予它活潑與頑皮。這個白色的果物像個小精靈,它以紅羅為伴時,突顯著自己;而當它滾動到白玉盤中時,卻又好像消逝了。以上兩句,本來就生動得叫人感到白鬍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緊接著的兩句,詩人又把一幅寫意詩畫升華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誦,腕前推下水精珠。”這裡以珠寶比喻胡桃,極言了胡桃的晶瑩,同時,詩人發揮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給小小的白鬍桃罩上了一層虛幻迷離的色彩:難怪它白得那樣純正,那樣透靈,卻原來它久綴於老僧的腕上,長聽經文念誦,長受佛家香火,哪裡還會不白?哪裡還會不清?在這種氛圍中,讓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還是珠寶?這種“似是而非”,實在是不可勝收的朦朧美!詩中“疑”字本身說明它不是真的,讓讀者有更好的想像空間,承上啟下,為下文做了鋪墊,此詩語言平實,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白鬍桃本是一種俗物,可一經大詩人李白的神筆點化,它卻變得如珠似玉、高貴華美了!詩人那瑰麗奇特的“詩心”和那“點石成金”的生花妙筆,那狀物卻不滯於物、繪形而不囿於形的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在這首小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總之,這首詩雖無深意,但構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鬍桃的形象描繪得生動而有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白鬍桃
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