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泉(北京市延慶縣城關鄉白馬泉)

白馬泉(北京市延慶縣城關鄉白馬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馬泉位於延慶縣城關鄉三里河西南。為沼澤地,當地稱其為“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泉
  • 地點:北京市延慶縣
  • 位於延慶縣城關鄉三里河西南
  • 來源:在泉中曾住著一匹白馬
沼澤地當地稱其為汪,民間故事,

沼澤地當地稱其為汪

位於延慶縣城關鄉三里河西南。為沼澤地,當地稱其為“汪”。據縣誌載,明代“永樂年間水如沸溢,高涌尺許。”相傳,在泉中曾住著一匹白馬,故取名為白馬泉。
白馬泉

民間故事

這裡說的是江山市雙塔街道靈泉村的白馬泉,而不是新塘邊鎮白馬泉水庫的白馬泉(清康熙江山縣誌有記載)。在岩下上村村口有一棵高聳入雲的大香樟,大得樹冠可遮蔽幾畝地面。樹底有一方池,池中泉水噴涌,旁邊豎著 “白馬官泉記”之石碑。
白馬泉不但清冽透沏,而且冬暖夏涼,始終保持攝氏10多度的水溫。冬天,池中熱氣繚繞,村婦圍池浣衣,身不冷,手不僵;夏天,如有人涉足池中,會冷得呲牙咧嘴,縮腳不迭,麻得好象沒了雙腳。
“白馬泉”沒有露目的大泉眼,泉水從池底的細沙中噴涌而出,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就是天氣再旱的年景,也嘩嘩而流。它流經岩下自然村的下村、山外村、老虎塢村及其長塘壟自然村,取道白渡畈,流往江山港。
相傳,“白馬泉”原穴不在岩下自然村的上村,而是在大陳鄉北焦村石山上的,即古代的八都與九都之間山腰上。江山自唐武德四年建縣到北宋前期,下設鄉里,以縣統鄉,以鄉統里。從北宋熙寧四年始鄉以下設都,都以下設保。明洪武十四年開始都以下編圖,全縣共12鄉44都133圖。清雍正八年前後,都、圖改莊,設12鄉88莊。崇善鄉的八都,即後來的蓮塘莊一帶;須江鄉的九都,就是那時的大陳莊一帶。
據說,大明隆慶六年,江山城北大旱,黃陳地方人因在白渡畈搶灌白馬泉水,打死一個寡婦的兒子,寡婦到縣衙告狀。知縣認為,橫禍出自白馬泉,立馬下令將其封閉。當時,白馬泉的水量有十八腳踏水車那么大,北焦、蓮塘還有很多小泉眼,水冷稻銹黃,此處百姓和紳董也樂意此舉。當即砌了七道石墈,殺埋下七隻狗,蓋上七口鐵鍋,再用桐油石灰把水大能轉碓的白馬泉封死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北焦石山底下仍有當年用“白馬泉”水轉動的水碓的石臼好幾個。剛封閉時,“白馬泉”水在石穴中喧譁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才從岩下自然村的上村和虎山街道店前村(原何家山鄉前井村)的七星塢(約五六車水)兩地一齊湧出,因此,這兩股新湧出的泉水,都叫白馬泉(同時湧出的還有達嶺自然村塘青塢的半車水,但沒叫白馬泉)。為了防止白馬泉再次發生嚴重的水利糾紛,新出現人命案,當時的政府把白馬泉列為官泉,並立碑為記。
古縣誌載:“白馬泉,在真岩下,百泡騰沸,水分八九兩都,灌溉甚溥……”
邵仲祿白馬官泉記:“……九都白馬泉一處,眾皆爭之,有執其祖遺續置之契者,有執其收稅之冊者……茲名曰‘白馬官泉’。官之者,公之也。每遇用水之際,上流下接……訟端可杜,眾皆心服……”
汪浩白馬泉勘案:“勘得白馬泉大勢泉源發於九都,走三里許,過山為八都……雖間之以山,然開一缺,約有畝余,為王之墅之田,其下即為八都,順流而下,毫無穿鑿……與碑內上流下接四字吻合。今夏苦旱,毛廷梓等從山闕放入八都,而毛求等阻撓致控,繼以周亦臨等之公呈,謂廷梓等激水過山,本縣親勘其水,實系一派順流,全無所激。查天啟舊志,與近志無一字增減,相應仍照舊志分蔭……”
可見,老百姓的傳說沒錯,白馬泉以前確實出自九都,但其水不僅流於九都,同時也流往八都。這位清康熙五十年間的知縣為解決白馬泉水利糾紛,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認真對待的,親勘現場、深入民眾、查看明朝舊縣誌等,是花了一番心血的,對案件的決斷是公正明了的,是個負責任的父母官。
老天爺把如此神奇之水奉獻給當地民眾,他們不但沒有感天謝地,反而對“白馬泉”恨之入骨,人人都說“白馬泉”水咥不得,咥了要生大肚病!原因是泉足水多,田間渠中常年積水,加上冬暖夏涼,極適合釘螺的繁衍生息,水中血吸蟲的毛蚴進入釘螺體內,變成尾蚴後仍到水中,下田勞動者極易被尾蚴鑽身,血吸蟲病在這裡肆虐田農。過去這裡曾流行的幾句順口溜,足以說明此地血吸蟲病之嚴重。它曰:
白馬泉水好清涼,
咥了個個像孕娘;
看戲人頭冇幾個,
底下脯肚擠死男。
以前人不知道大肚病是血吸蟲通過毛孔鑽進人體危害肝臟造成的,而誤認為病從口入,是吃了某處水所致。這豈不冤枉了白馬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政府的幫助指導下,此處百姓消滅了釘螺,送走了血吸蟲瘟神。上村人利用白馬泉造起了自來水;豐足鄉政府又在此處建造了引水渠道,把“白馬泉”水引入花園壟水庫,經路途日曬升溫後灌溉很多的糧田,造福一方民眾。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白馬泉,特別是其碑記,被人們視為文化遺產,時有慕名者前來參觀遊覽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