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儺舞是流行於白馬人的民間面具舞蹈。跳儺舞必須戴面具,演員戴上面具是神,取下面具是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儺舞
- 俗稱:跳鬼臉
- 藝術門類:民間舞蹈
白馬儺舞是流行於白馬人的民間面具舞蹈。跳儺舞必須戴面具,演員戴上面具是神,取下面具是人。
白馬儺舞是流行於白馬人的民間面具舞蹈。跳儺舞必須戴面具,演員戴上面具是神,取下面具是人。簡介儺舞俗稱“跳鬼臉”,是廣泛流傳於各地的一種具有驅鬼逐疫功能的民間舞蹈。跳儺舞必須戴面具,演員戴上面具是神,取下面具是人。表演形式...
儺舞(文縣池哥晝),甘肅省文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縣池哥晝,在白馬藏族語言裡,池哥意思是山神,晝就是跳舞。文縣池哥晝是遺存於白馬藏族生活中的一種原始古樸的群體祭祀舞蹈,千百年來一直承載著白馬人的喜怒哀樂。
儺文化,其中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儺文化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
《甘肅儺文化研究》主要收錄了《永靖儺實錄》《秦安羊皮鼓》《酒泉地蹦子》《康縣梅園神舞》《隴南白馬人儺戲的表演內容》《隴南白馬人儺戲的面具藝術》《隴南白馬人儺舞戲服飾藝術》《敦煌“兒郎偉”研究綜述》等論文。分為上編“儺風...
第三節 儺面具裝飾與白馬藏族的文化符號 第四節 抹鍋墨裝飾風俗的文化含義 第五節 蛙神崇拜的印跡與歷史文化淵源 第六節 白馬藏族儺舞裝飾與漢族社火裝飾的類比研究 第三章 村落與建築 第一節 白馬村寨的自然生態及村落布局 第二節 ...
隴南白馬人儺戲的表演內容 隴南白馬人儺戲的面具藝術論 隴南白馬人儺舞戲服飾藝術論 隴南白馬人儺戲表演藝術論 隴南白馬人儺舞戲源流考 永靖儺舞戲明代文化特色論 儺·社火——以甘肅靜寧縣張面村等為例 敦煌“兒郎偉”研究綜述 敦煌“...
《西北少數民族儀式考察·儺舞儀式薩滿崇拜變遷》是2010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蘇民。作者簡介 郝蘇民,回族,西北民族大學社會學,民族學學院名譽院長、西北民族“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人類學碩士生導師、少數民族民間...
蘆溪儺舞是江西省的傳統民俗舞蹈。一直沿襲著“逐疫於衙署及各民戶”所謂“沿門舞”的習俗,表演地點一般都在農戶家庭堂中,表演時表演者頭戴儺面具,以四天將站在四角配合中心認為齊舞,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為定式。簡介 江西是中國儺...
”清康熙時汪元綗有詩云:“社鼓逢逢禳賽時,青旗白馬二郎祠。踏歌游女知多少,齊唱迎神舞拓枝。”詩中描寫的正是儺舞戲的盛況。另據明《河州志》記載和永靖民間傳說:古時,永靖黃河以南地區氣候涼,無夏糧。每當河北地區麥熟時,...
熊貓舞,四川省九寨溝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熊貓舞是白馬藏人原始的儺舞,其文化的發祥地居於西北的甘肅地區。熊貓舞屬於原始儺祭祀舞蹈,少不了祭祀儀式。正式表演之前裝扮好的舞者首先要手拿棍子在固定的場院隨著“莽號...
透著白馬儺舞隨影 你是如意南端 鑲嵌的明珠 在茶馬古道閃耀 在復興征途發光 你就是隴南 你就是隴南 從伏義的襁褓中走來 你就是隴南 你就是隴南 從女修的祭壇上走來 青泥何盤盤 相約隴之南 青泥何盤盤 相約隴之南 相約隴之南 ...
余楊富,男,1926年10月29日出生,儺舞(文縣池哥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余楊富跟祖父和父親及鄰村枕頭壩拜師學習白馬民俗文化,現在其對白馬民俗文化的掌握在白馬河一帶最全面。熱心於白馬民俗文化的鑽研,在農閒時間及重大節慶日...
隴南白馬藏儺舞面具的設計宗源 淺談回族磚雕藝術 臨夏東公館磚雕藝術研究 燒鑿民族與想像的變奏——臨夏兩處建築磚雕藝術研究 孕育於文化。生髮於精神——臨夏東公館磚雕圖案藝術辨析 甘青地區傳統建築工藝特色初探——抬梁式大木作工藝特點...
47、論文《隴南白馬人儺舞戲面具特色論》載《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48、論文《隴南白馬藏族儺舞戲表演內容論——白馬藏族文學整理與研究之四》載《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2013-2015 49、論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