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鵐指名亞種(學名:Emberiza leucocephalos leucocephala)屬小型鳴禽,體長約17厘米。體羽似麻雀,頭頂黃褐雜以栗褐色羽乾紋,頭正中有一不很明顯的白色塊斑,眉紋土黃,耳羽土褐,胸部具顯著縱紋。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一般主食植物種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分布於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蒙古和朝鮮等地,並見於歐洲。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雄鳥(冬羽):頭頂黃褐雜以栗褐色羽乾紋,頭的正中有一不十分明顯的白色塊斑;眉紋土黃,耳羽土褐色;肩、背紅褐色,具較寬的黃褐色羽緣及黑褐色軸紋;腰及尾上覆羽淡栗,羽緣土黃色;殼閥雄牛兩翼黑褐,小覆羽褐色,中和大覆羽黑褐;內側次級飛羽有寬闊紅褐色羽緣,外側初級飛羽則具較狹的土黃色邊緣;尾羽黑褐,中央尾羽鑲以紅褐色羽緣,外側兩對尾羽具楔狀白斑;頦栗色,羽端土黃,喉中央有一白色塊斑;胸及上腹栗色,雜以土黃色勸騙汗羽緣,上胸栗色之前有一圈褐色點斑;脅白綴以栗紋,下體餘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而具暗褐色羽乾紋;腋羽白,中央污暗並常沾黃。
雌鳥(冬羽):上體與雄鳥相似,但較暗,下體栗色不如雄鳥鮮亮。
雌性成鳥(春羽):頭頂和上頸,從上嘴基部到耳羽後有一條寬闊條紋,頭側一個點斑及上胸一個新月形點斑全為白色;耳羽上下有兩個點斑為黑色;頭側餘部、頦和喉為栗紅色;圍繞頭頂和上頸白色部分,在額部相接的寬闊冠紋為黑色帶灰;上頸的兩側各有一黑色點斑;後頸和翕羽淺栗色,後者具黑色鞏坑灶羽乾紋;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鮮淺栗紅色;尾羽暗褐色,中央一對較淺,且具寬的淺栗紅色緣,最外一對白色,僅在沿羽乾尖端有一褐色條紋和在內翈基部有一褐享蜜良色楔形斑,次外對尾羽有一白色楔形斑,占據整隻承阿連個尖端達35mm;小覆羽灰色,基部褐色,緣以栗紅色;余翼覆羽及內側次級飛羽黑色,具寬的栗紅色緣和淡栗色先端;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暗褐色,後者有栗紅色窄邊,前5枚初級飛羽邊沿白色,余者同次級飛羽;翅緣、翼下覆羽、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後者有栗紅色羽軸;胸和脅部栗紅色,緣以白色。翼下覆羽污白,腋羽與脅同色。
秋羽:上體和喉有一種淡灰白色邊沿,頭頂羽具灰皮黃色尖端,中間暗褐,幾乎均隱匿於白色冠下。
雌鳥(春羽):頭部和翕部栗皮黃色,具細密的暗褐色條紋;頸部條紋栗色;上體餘部似雄鳥;喉白,多少具黑褐色條紋和白色或黑色顴紋;頭側淡栗褐色;胸和脅淡赤褐色,具暗褐色條紋。
雄性幼鳥:頭頂條紋濃著,喉部栗色,和胸部一樣具濃密的暗褐色條紋;餘部羽毛和雌鳥相似。
虹膜暗褐;嘴角褐色,下嘴較淡;腳肉色。
生活習性
白頭鵐在中國平原十分普遍,特別是在冬季,如在北京城郊到處都可見到;在村旁、公園、河邊的白楊及柳樹上,稀疏的灌木上,籬笆上都見有。繁殖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海拉爾、大興安嶺一帶很普遍,數量亦很多。見於丘陵及高山上。成家族群活動於草甸灌叢中。
在冬季所見大都成群活動,少者10餘只,多者達30餘只。在山西省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每年10月上旬遷來,4月中旬遷出,棲息於低山至亞高山草甸帶。鳴聲似其他鵐類,為“chi chi”聲。且多在起飛和隱伏時鳴叫。6月末至7月上旬繁殖期中,鳴囀最盛,多在樹上及電線上歌唱。
食物以植物性為主,且多是雜草種子,其中也包括一些谷、粟、燕麥等。也吃一些昆蟲,特別在夏天,以大量昆蟲餵雛,歸陵其中有鞘翅目、雙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及其幼蟲,也吃些蜘蛛等 。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蒙古和朝鮮等地,並見於歐洲。
中國分布於寧夏賀蘭山,新疆天山,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漠河(繁殖鳥),東北北部,河北以至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喀什布(冬候鳥)及江蘇沙衛山島(迷鳥)等地。
繁殖方式
白頭鵐年產兩窩。巢築於地面,巢緣與地表平齊,置於菊科植物為主的草叢中,巢隱蔽很好,巢以乾草莖編成,內襯馬毛,編織堅實,外壁編人少量鮮草。每巢約產4枚卵。呈淡紫色,有的帶淡玫瑰色,上具灰色帶斑和灰褐色斑和小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企院洪約14天左右。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
食物以植物性為主,且多是雜草種子,其中也包括一些谷、粟、燕麥等。也吃一些昆蟲,特別在夏天,以大量昆蟲餵雛,其中有鞘翅目、雙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及其幼蟲,也吃些蜘蛛等 。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蒙古和朝鮮等地,並見於歐洲。
中國分布於寧夏賀蘭山,新疆天山,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漠河(繁殖鳥),東北北部,河北以至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喀什布(冬候鳥)及江蘇沙衛山島(迷鳥)等地。
繁殖方式
白頭鵐年產兩窩。巢築於地面,巢緣與地表平齊,置於菊科植物為主的草叢中,巢隱蔽很好,巢以乾草莖編成,內襯馬毛,編織堅實,外壁編人少量鮮草。每巢約產4枚卵。呈淡紫色,有的帶淡玫瑰色,上具灰色帶斑和灰褐色斑和小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約14天左右。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