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張渙方。具有去毒止痢之功效。主治蠱毒痢,肛門脫出。
基本介紹
- 名稱:白頭翁散
-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張渙方
- 功用:去毒止痢
- 主治:蠱毒痢,肛門脫出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頭翁、黃連(去須,微炒)、茜根(銼,焙乾)、蘇枋木、故舊鼓皮(炙令黃焦)各一兩,甘草(炙)一分、地榆(炙,銼),犀角屑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乳食前溫服。
功用
去毒止痢。
主治
蠱毒痢,肛門脫出。
方義
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黃連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為治痢要藥;茜根、蘇枋木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故舊鼓皮利水消腫,解毒;地榆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收斂;犀角屑清熱解毒,涼血;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共用,去毒止痢。《藥性論》:白頭翁,止腹痛及亦毒痢。
重要文獻摘要
《聖濟總錄》:“凡下痢膿血間雜瘀黑有片,如雞鴨肝,與血俱下者,蠱痢也。此由歲時寒暑不調,濕毒之氣,襲人經脈,漸至藏府,毒氣挾熱,與血相搏,客於腸間,如病蠱注之狀,故名蠱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