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亞種分布,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白頭曲嘴鷦鷯是一種鳴禽,身長18 -19 cm。成鳥整個頭部,喉嚨,胸部和腹部大部分是純白色無斑點。肛門區和大腿棕灰色色調。肩膀,背部,臀部和尾巴正面是均勻暗灰褐色,有時在肩上一些白色的羽毛。尾部羽毛顯示很細的深褐色的波紋斑。初級和中級飛羽都是比較暗的棕黑色,相同的部位還有背部和尾巴。雙翼的下部是灰白色。虹膜各不相同有褐色和深紅色。下頜骨上層是深褐色,下頜骨是灰白色。腿鉛灰色。白色的頭和臉常常有污染或呈褐色色調。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生活習性
活動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乾燥的地區,棲息於光禿的寄生性植物頂端、雨林樹幹、並往往以洞穴取代。尤其是在樹木的中間層和上層可以觀察到,很少離開這種高度。它的生活以家庭聚小群,定居。
生長繁殖
營巢於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雜草叢、灌叢上等多種環境。巢以細枝、草葉、苔蘚、羽毛等物交織而成,呈圓屋頂狀。繁殖期在11月—2月左右,產卵2—6枚,褐色有斑點。
亞種分布
(2種)
1.Campylorhynchus albobrunneus albobrunneusw 分布於巴拿馬,從運河區東部到西達里恩。
2.Campylorhynchus albobrunneus harterti 分布於巴拿馬東部、哥倫比亞。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