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碑刻位於閩清縣白樟鄉白雲村,(南宋)柯丞相、肖知府和葛知縣三人同在白雲寺為僧,宋理宗為之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雲山碑刻
- 地理位置:閩清縣白樟鄉白雲村
白雲山碑刻位於閩清縣白樟鄉白雲村,(南宋)柯丞相、肖知府和葛知縣三人同在白雲寺為僧,宋理宗為之書。
白雲山碑刻位於閩清縣白樟鄉白雲村,(南宋)柯丞相、肖知府和葛知縣三人同在白雲寺為僧,宋理宗為之書。龜座青石碑,碑高4.4米,寬1.35米,厚0.3米,碑的上方篆書:“皇帝御書”。兩邊飾龍紋,中為楷書:“白雲山”。下方銘文...
“虎”字碑刻位於白雲山南部山腰的能仁寺遺址山門處。這裡一塊巨大的岩石壁面上,有一個結構非常奇特的石刻“虎”字,相傳出自近代民族英雄、黑旗軍主帥劉永福之手。這個字寬約1米,長近2米,字型為草書與象形字相結合,一氣呵成,筆法剛健有力。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劉永福所率領的“福”字黑旗軍曾駐紮在沙河...
白雲山現存碑刻157塊,或以功德記事,或雲遊名山大川之文人雅士揮豪潑墨,留下了許多書法精品。其中明代萬曆年間山西糧道吳宗義所書的兩塊草書碑,如飛龍流水,自然有勢;懸掛在真武大殿由開山道人李玉鳳所書的木匾額“玉虛宮”蒼勁有力,壯實渾厚,當年毛主席看到時也佇立良久,讚不絕口。近年來,也有趙朴初、啟功等...
白雲山廟,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並增建。從《敕建道大藏經閣記》和《題白雲山藏金閣十六韻首引》兩塊碑刻記載可知,白雲觀建於萬曆乙巳年,即明萬曆三十三年,是集地方官紳和信眾共同之力修建而成,碑文稱“即會撫鎮、道府、州司建廟于山”。白雲觀初創之後,隨即引起...
“廣州碑林”總面積16000平方米,擺置了碑刻近三百塊,收集了部分歷代名士、現代詩人、書法家歌頌嶺南風光、歌頌羊城、歌頌白雲山的詩詞、書法佳作,以室內置碑、室外立碑、摩崖碑刻等形式融匯於園林與自然勝景之中,顯示著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分為三個景區,摩岩石刻區、南雅堂、仙黑軒三大景區。明珠樓景區 明珠樓遊覽...
白雲山文物記載了歷史,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從政治和社會兩個層面上發揮了宗教文化的功能,對於豐富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白雲山碑刻與壁畫,所呈現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暨儒、釋、道三教精華,對於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道教文化、地域文化、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開發白雲山旅遊事業,都具有深遠的歷史...
碑林依山而修建,它融會了嶺南園林風格,採取室內置碑、露天立碑、摩崖石刻的形式進行布局、擺置碑刻近300塊,收集了部分歷代名士、現代詩人、書法家歌頌嶺南風光、歌頌羊城、歌頌白雲山的詩詞、書法佳作。“白玉山賦”是碑林中最大的一塊碑,重約4噸,它的詩詞作者是明代的黃佐,主要內容描述了白雲山一年四季美麗...
旁有建文詩碑刻。龍爪潭 過南京坪沿小徑不過1公里,有一深潭,稱龍爪潭,水深不可測。潭邊石壁上清楚地有一龍爪印,傳說建文帝與小青龍在此激戰,留下的爪印。該潭水流向馬林鄉的龍耳朵洞出。玉屏峽道 登白雲山,先過玉屏峽道,峽道須拾級而上,足踏百步石階,映入眼底的是千字壁,石階兩邊是陡峭石壁,從...
“廣州碑林”總面積16000平方米,擺置了碑刻近三百塊,收集了部分歷代名士、現代詩人、書法家歌頌嶺南風光、歌頌羊城、歌頌白雲山的詩詞、書法佳作,以室內置碑、室外立碑、摩崖碑刻等形式融匯於園林與自然勝景之中,顯示著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分三個景區 ,摩岩石刻區、南雅堂、仙黑軒三大景區。“白雲山賦”是碑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