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行

《白雁行》是元代詩人劉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以南下的三撥北風,形象地比喻了漠北蒙古國興起後向南攻略,接著在中原建立元政權,最後則達成了帝國江山的一統,而建基三百年來的趙宋,在崖山一役後,像秋風掃地般,才沒過多少歲月,整個王朝及其痕跡已蹤影全無;而作者短暫的一生,恰身處如此巨大的時代變故中,回首諦視,不免發出歷史滄桑的感喟。全詩一氣呵成,瀟灑流暢,氣勢不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雁行
  • 作者:劉因
  • 創作年代:元代
  • 出處:《四庫全書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雁行
北風初起易水寒,北風再起吹江乾。
北風三起白雁來,寒氣直薄朱崖山。
乾坤噫氣三百年,一風掃地無留錢。
萬里江湖想瀟灑,佇看春水雁來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北風:文中三個北風皆喻蒙古軍南下。
2.江乾:江岸。
3.朱崖山:朱崖,又稱“珠崖”,郡名,漢武帝時置,即今海南省北部。此以指今廣東省南部沿海一帶。公元1279年南宋末帝在厓山(亦在今廣東南部沿海)投海,宋亡。故此“朱崖山”實暗指厓山。
4.噫氣:氣壅塞而忽通。《莊子》:“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5.留錢:《南史·朱百年傳》載:百年隱居山林,採藥置之道旁,隨人取藥留錢,不計價值,久之方知是朱隱士。後以“留錢”指隱居或隱士;此處指宋遺民。
6.想瀟灑:意為思慮要放開。瀟灑,不拘束。
7.“佇看”句:是說不用著急,放眼未來,大雁還會北歸,明媚的春天還會重返。佇,久立,長時間地站著,有企盼之意。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蒙古軍第一次南下,河北飽受蹂躪,蒙古軍第二次南下,直入江淮。
蒙古軍第三次南下,席捲了整箇中華大地,直逼南宋末帝投海的厓山。
宋朝政權持續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風掃落葉一般,如此不堪一擊。
人世滄桑,江山依舊,思慮要放開,放眼未來,說不定大雁還會北歸,明媚的春天還會重返。

創作背景

《續墨客揮犀》載:“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則來。”杜甫有詩云:“故國霜前白雁來。”劉因原居金地,卻也嚮往中國傳統文明,留戀趙宋文化。因戀文化而對於宋亡於元,常存哀戚之念及不平之心。此詩當作於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消滅南宋壓山據點的前後。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七言律詩採用象徵比喻的藝術手法,表現了對趙宋王朝慘遭覆滅的哀悼。這首詩以白雁起興,引出懷念趙宋之思,似有希冀趙宋復辟之意。
詩中“北風”,皆喻強悍的蒙元勢力。北風初起,整個河北地區一片寒冷。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金宣宗移都開封,第二年燕京被蒙古軍攻占,河北飽受蹂躪。北風再起,寒風直入江淮。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年初,金王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終於滅亡,蒙古勢力從此侵入江淮。北風三起,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最後失敗,大漠的寒氣席捲了整箇中華大地,猶如數九寒冬,朔風冰雪,鋪天蓋地,世間的所有生靈都難以避免災難。宋朝政權持續生存了三百年之久,如今居然被寒風掃落葉一般,如此不堪一擊,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不過,佇立奔騰的江河之濱,遙望滔滔河水,不禁思想:人世滄桑,江山依舊,無須悲傷,放眼未來,春天終將回來。
這是一首輓歌,寄寓著對亡宋的至深懷念,但毫無淒婉愁悲之情。詩人用蕭瑟悽厲的北風比喻蒙古勢力,以江河高山比喻消亡的金國和宋朝疆界。結尾兩句深沉的思索,極好地表現了痛定思痛之人大徹大悟後寧靜淡泊的心境:一朝的興亡,一地的得失,置於歷史長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無所謂興,無所謂亡,無所謂得,無所謂失,日月照樣升沉,江河依然奔騰,四季照常輪迴,大雁仍舊去來。

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韻文專家熊篤:此詩通篇都用比興象徵手法隱寫時事,不僅風格含蓄深沉,而且內容涵蓋深廣。語言上因吸用民歌句法和雙關比興,故辭意雖含蓄卻又毫不晦澀,音調雖暢適而又蒼涼急促。(《元明清名詩鑑賞》)

作者簡介

劉因(1249~1293), 元代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後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有《靜修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