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大連莊河市蓉花山鎮出土,高50 口徑8.1 腹徑4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釉褐花小口四系
- 年代:金代(1115-1234年)
- 高:50 厘米
- 口徑:8.1厘米
- 腹徑:42厘米
1973年大連莊河市蓉花山鎮出土,高50 口徑8.1 腹徑42。
1973年大連莊河市蓉花山鎮出土,高50 口徑8.1 腹徑42。1973年大連莊河市蓉花山鎮出土 小口,卷沿,短直頸,溜肩,長腹,小高足平底,造型清靈秀美。上部施白釉,繪褐彩。下部施褐釉。頸肩貼花瓣形系,間繪花卉。肩腹以兩周紋帶為界,腹部以褐彩繪出高聳的山巒和繁茂的花枝圖案,線條粗狂,筆法隨意,...
元磁州窯白釉褐花四系罐 元磁州窯白釉褐花四系罐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徵集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文物尺寸 口徑4.4,底徑9.3,腹徑18.6,高28.4厘米。文物特徵 肩頸間附貼四系,器身通體施白釉,以褐色花紋裝飾,肩部飾點狀紋,腹部飾渦紋草葉紋。
白釉褐花小瓷碟 白釉褐花小瓷碟,高2厘米,口徑10厘米。平底折沿, 口沿有網狀褐釉圖案,碟底有蔓花等花紋圖案。簡介 金代瓷器。特點介紹 共3件,縣博物館原藏。保存完整。皆為二級文物。
白釉褐花瓷枕,宋代北方民窯代表作。長29.4、寬22.8、高11厘米。呈橢圓形,中間稍凹,略前傾斜。採用含氧化鐵的貧鐵礦石做繪料。在施白色護胎釉的瓷坯上,以粗細相間的兩條線為框線。中間繪一戲童坐在坡石上,右手執筆,左手攤紙,皺眉凝思,身旁置墨和硯,腳下幾縷小草。以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一幅耐人...
清晚期白釉褐花高身瓷罐 清晚期白釉褐花高身瓷罐是清晚期的瓷器。
白釉褐花龍紋罐 元代(1271-1368年)White-glazed pot with dragon pattern (1271-1368 AD)高23.4 口徑16.5 底徑11厘米 1976年大連莊河市蓉花心鎮出土 直口,短頸,溜肩,鼓圓腹,平底內凹,造型敦厚。通體施白釉,繪褐彩紋飾,肩部為四朵葵花紋,間飾草繪葉紋。腹部雙線畫兩個開光,內繪雲龍圖案,蛟龍...
元磁州窯白釉褐花蓋罐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公益民鄉紅涯灣民間捐贈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文物尺寸 口徑16.2、底徑12.3、腹徑29、高36.3厘米。文物特徵 蓋為子母口塔形頂,蓋邊緣略上翹,蓋上飾點狀紋和弦紋,器身肩部飾點狀紋,腹部以草葉紋隔“花”字。下腹部飾一周水波紋。各組圖案之間均...
宋青白釉褐花瓷盤殘件 宋青白釉褐花瓷盤殘件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宋白釉褐花雙耳瓷罐 宋白釉褐花雙耳瓷罐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造型為小口卷唇,短頸,頸部飾四個扁形耳,豐肩,鼓腹,下部微收,圈足。胎質較粗松,呈灰白色。器口至腹部三分之二處繪白釉黑彩。肩至腹部由八道弦紋把器表上部分成兩組紋飾帶。肩部紋飾帶以三道弦紋作為邊飾,內飾四朵花卉。腹部亦用弦紋作為紋飾帶的邊飾,內有兩開光,開光內各繪折技牡丹。開光與開光...
清道光白釉褐彩蛙形花盆高15.1、長26.5厘米,1977年從城裡民主北街徵集。青州博物館藏。為一隻正要向前捕食的青蛙形狀,前立後蹲,頭背寬扁,略呈三角形,頭頂兩側眼帘下,有一對圓而突出的眼睛,仰頭警覺地目視前方,扁長的大嘴微閉,鼻孔用圓形鏤孔勾畫,脊背中空,邊沿呈八角形,通體施乳白色釉,僅下巴無...
其珍珠地劃花瓶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橄欖形,口底大小相若,瓶身細長,腹部較廣;一種為小口、長身造型,瓶高在40厘米以上,近底部胎體厚重,下部劃不規則蓮瓣紋,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劃纏枝花卉紋。這類瓶的標本在窯址散布很多。曲河窯的剔花柳斗杯也有一定特色,有兩種不同裝飾,一為白釉,一為白赭二者相問,...
白釉褐花小口四系瓶 白釉褐花龍紋罐 大德銅權 青花魁星踢斗圖碟 銅火銃 日本陶瓷器、書畫 鏤孔高足灰陶壺 伊萬里燒青花山水圖罐 青花壽字開光山水人物紋蓋罐 青花五彩描金布袋僧 五彩描金觀音立像 五彩描金武士圖香爐 仿萬曆五彩提梁桶 五彩山水圖三足洗 交趾三彩鳳紋三足盂 豆青釉蓮瓣形三足香爐 秋菊鳴禽圖軸...
(圖十)白釉爐是北宋磁州窯較具代表性的創新產品,早期小口、寬平沿、深腹高圈足,晚期出現廣口三足爐。此兩種爐在西夏一期均能找到相似黑釉器(圖十一)。葫蘆瓶是北方磁州窯系普遍生產的一種器形,因形似葫蘆而得名。磁州窯葫蘆瓶多帶雙耳,西夏葫蘆瓶無雙耳,似便於束腰拴系,更符合遊牧民族生活習俗。(...
119.黃釉小口雙系罐 Yellow-glazed jar with two loop-lugs and bulbous belly 120.黑釉剔花纏枝蓮紋罐 Black-glazed jar with sgraffito floral motifs 121.褐釉刻蓮花紋小口罐 Brown-glazed jar with incised lotus motif 122.黑釉剔花花卉紋小口罐 Black-glazed jar with sgraffito lotus motif 123.白釉褐...
(2) 以白瓷為主,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及白地黑花等品種,珍珠地劃花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瓷器中最大。(3) 器型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較多。瓶有兩種形式,一種形似橄欖;一種為小口,長身,瓶高在40厘米以上。(4) 裝飾以珍珠地劃花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劃...
因而靈武窯制瓷藝人吸收中原地區定窯和磁州窯兩窯系的技術,即在上釉前對胎體進行處理,還採用磁州窯的另一種剔刻釉的技法,使燒出的瓷器富有裝飾效果。出土西夏瓷器 靈武窯出土西夏瓷器包括:褐釉剔刻花扁壺、黑釉剔刻海棠花花口瓷瓶、白釉剔刻花牡丹紋罐、褐釉剔刻海棠花經瓶、黑釉剔刻花四系扁壺、黑釉小口...
(2) 唐代器物有短流壺、花口缽等。(3) 宋金時期除燒白地黑花瓷外,還有白釉劃花、褐黃釉刻花及鈞窯系青瓷。白地黑花彩色烏黑;褐黃釉刻花最富代表性,有鵝、蓮花與兔吃草等紋飾,在紋內敷一層薄薄的白化妝土,然後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托出褐黃色紋樣,具有特殊風格。(4)白釉劃花大碗與磁州窯風格相同...
經實地考察,渾源窯當建於唐代,燒白釉、黑褐釉、茶葉末釉等品種。金元時期窯廠擴大,品種增多,有黑釉剔花、白釉剔花與劃花,有盤、碗、盆、罐、枕等器。黑釉剔花為雁北地區之最精者,牙白釉剔花在山西其他地區也屬少見。榆次窯: 在今山西太原盂家井,孟家井明代屬榆次縣,故名。此窯產瓷,明初已有記載,...
日用器物造型多襲宋式,時代特點鮮明的造型有雙系、三系、四系瓶,雙系罐和高體的長頸瓶雞腿瓶等。大官屯窯出土的瓷雷江官屯窯出土的黑釉桃形壺是罕見的特殊器物。裝飾趨簡,有刻、劃、印、剔花、筆繪、塑貼、加彩等。刻、劃花裝飾以定窯為最,在白釉蓋缸的口沿下刻一周鋸齒紋,腹體刻密集的凸凹線紋,...
第四節 功能 第二章 胎質 節 胎色 一、青色胎 一、白胎 三、橙色胎 四、褐胎 五、紅胎 六、黃胎 七、灰胎 第二節 細部特徵 一、粗胎 二、細胎 三、厚胎 四、薄胎 五、規整 六、夾砂 七、雜質 第三章 釉質 節 傳統釉色 一、從青釉上鑑定 二、從白釉上鑑定 三、從茶色釉上鑑定 四、從黃釉...
西夏白釉壺 西夏白釉剔刻紋二系扁壺 西夏白釉剔刻紋二系扁壺 器高28cm 口徑2.5cm 腹徑25cm 底圈足徑9cm 小口卷沿,短頸,肩部有對稱耳系,邊緣有合縫泥條堆紋。腹、背部中央有對稱圈足,其中正面腹部圈足均上白釉,背面腹部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腹、背主體圖案各剔刻三朵纏技牡丹花。白釉剔花是將花紋外的...
定窯在唐代時就已是著名瓷場,專燒白釉、黃釉瓷,到宋代發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燒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白地褐花等品種。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
磁州窯黑彩仁和館人物紋四系瓶140 磁州窯竹禽圖伏虎枕142 磁州窯張家造白地黑花歸去來兮辭圖枕145 磁州窯張家造白地黑花春水圖枕146 磁州窯白地黑彩孩兒枕148 磁州窯白釉醬彩花卉紋“大觀元年造”罐150 磁州窯白釉褐彩串枝紋雙系罐152 磁州窯黑釉鐵鏽花罐153 磁州窯紅綠彩人物俑154 磁州窯金三彩嬰戲...
2003年4月在中衛南長灘發現了西夏褐釉扁壺及大量西夏瓷片。2010年,在中衛城區長城下的沙漠中出土了一件“官”字小口深腹褐釉瓶。2013年在中衛常樂棗園村東面,一處把下河沿老窯溝文化層拉來填墊荒灘坑的地方,在約上萬噸老窯溝窯文化層棄渣瓷片裡,發現了西夏白釉剔刻花瓷片、黑釉剔刻花瓷片。中衛民間收藏有...
龍泉窯劃花筒式瓶 龍泉窯系福壽雙耳菱口扁瓶 青褐釉堆貼牡丹紋雙龍耳瓶 黃綠釉陶武士俑 紅綠彩龍紋帶蓋小罐 青花竹節式三足爐 青花圈足小爐 青花蝶紋小瓶 青花夔龍紋圈足爐 青花搖鈴尊 青花對弈圖小口瓶 青花狀元及第注子 粉彩白菜紋碗 陶擂缽 天青釉雙貫耳方瓶 青花人物花卉花觚 粉彩人物帶蓋四系罐 粉彩...
無獨有偶,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帶銘文的宋代瓷器中,有一件黑褐釉大瓶,也是小口,瓶體修長,通體弦紋(亦稱為瓦壟紋),肩上也劃刻著“天威軍官瓶”五字。與井陘縣出土的“天威軍官瓶”所不同的是,故宮收藏的“天威軍官瓶”,其銘文埋在胎釉之下,無法拭去。相關資料 關於“天威軍”的名稱,可查見於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