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白道之戰
- 地點:白道
- 時間:公元582年
- 參戰方:突厥,隋朝
戰爭背景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和陳朝三個主要政權並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時隋疆域大體為長江以北,長城以南,東至沿海,西達四川的廣大地區。擁有1100餘縣、2900餘萬人口,封建經濟、文化較發達。楊堅為統一中國,革除弊政,發展生產,親自講武,整頓軍隊,並陸續採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斷增強國力、軍力。北方突厥為遊牧奴隸社會,自6世紀中期崛起,至沙缽略可汗時,控制著長城以北,貝加爾湖以南,興安嶺以西,黑海以東的遼闊地域,擁有騎兵數十萬。因隋王朝停止對其獻禮、和親,不斷興兵南犯,威脅隋的統治。但當時突厥有4可汗,各擁重兵,沙缽略與阿波、達頭等可汗不和,為隋制勝突厥提供了有利條件。江南陳朝傳至後主陳叔寶時,保有長江以南、西陵峽以東到東南沿海的400餘縣、200餘萬人口。政治腐朽,上下猜忌,賦稅繁重,府庫空虛,刑法殘暴,人民怨聲載道;後主沉醉於酒色,疏於戒備,憑藉長江阻遏隋軍進攻。楊堅曾準備先滅陳朝,後擊突厥。為鞏固北部邊防,防止突厥攻擾,在邊境增修亭障,加固長城,並命上柱國陰壽鎮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京兆尹虞慶則鎮并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屯兵數萬以備之。開皇元年三月,即派大將賀若弼、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廬江(今合肥),作滅陳準備。九月,陳將周羅喉攻占江北隋的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楊堅命尚書左僕射高熲節度行軍元帥長孫覽、元景山率軍伐陳。此際,突厥沙缽略可汗因其妻為北周千金公主,便以為北周復仇為藉口,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於十二月攻占臨榆鎮(今河北撫寧東,一說今山海關)。並聯絡各部,準備大舉攻隋。楊堅根據隋朝新立,邊防不固,實力尚不夠充實等情況,決定變更原來計畫,改取南和北戰,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戰略。二年春,楊堅調整部署,於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書省,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在洛陽(今洛陽城東)置河南道行台尚書省,以秦王楊俊為尚書令;在益州(治今成都)置西南道行台尚書省,以蜀王楊秀為尚書令;並不斷調兵遣將加強北方各要地守備,以御突厥。在元景山部擊敗陳將陸綸水軍,攻占損口(今湖北漢川東北損水入漢江之口)、沌陽(冷湖北漢陽東),陳被迫歸還胡墅、遣使請和後,又詔令高熲撤軍,與陳朝結好,準備北擊突厥。楊堅利用突厥各可汗間的矛盾,採納奉車都尉長孫晟建議,實行“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策略,先後派出使臣結好西面的達頭可汗和東面的處羅侯(沙缽略之弟),以分化、削弱沙缽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