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螄殼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棱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螺螄殼
- 拉丁學名:Bellamya quadrata
- 別稱:白螺殼
- 界:動物界
基本信息,異名,動植物形態,採集,藥材,生境分布,炮製,性味,白螺螄殼的功用,白螺螄殼 - 選方,白螺螄殼的用法與用量,《*辭典》:白螺螄殼,出處,拼音名,別名,來源,原形態,生境分布,性狀,炮製,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附方,摘錄,英文名,別名,來源,原形態,生境分布,性狀,化學成份,炮製,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各家論述,摘錄,介紹,藥材,炮製,採集,
基本信息
異名
白螺殼(《肘後方》)
動植物形態
方形環棱螺,貝殼中等大小,全體呈長圓錐形。殼質厚,極堅固。殼高26-30mm,殼寬14-17mm。殼頂尖,螺層7層,縫合線深,體螺層略大,殼面黃褐色或深褐色,有明顯的生長及較粗的螺棱。殼口卵圓形,邊緣完整。厴角質,黃褐色,卵圓形,其上有同心環狀的生長紋。
採集
於破敗的牆壁內及螺殼堆積處,收集年久色白者,洗淨曬乾。
藥材
呈圓錐形,螺層7級,各級有棱,並有不明顯的橫斜線紋,殼口歪,卵圓形。殼外的角質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體輕,質脆。氣無,味淡。以陳久色白,殼頂不碎者為佳。
生境分布
產浙江、江蘇等地。
炮製
白螺螄殼:洗淨晾乾,碾成碎塊。煅螺螄殼:取淨螺螄殼,置坩堝內,煅至缸透,取出,放涼,碾末。
性味
甘淡,平。
①《綱目》:"甘,寒,無毒。"
②《飲片新參》:"淡,平。"
白螺螄殼的功用
化痰,散結,止痛,斂瘡。治熱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癧,潰瘍,湯火傷。
①朱震亨:"治痰積及胃脘痛。"
②《綱目》:"治反胃膈氣,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湯火傷。"
③《飲片新參):"化熱痰,治膈氣疼痛,利水熱。"
④《現代實用中藥》:"治胃痛及胃酸過多。"
白螺螄殼 - 選方
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蜆殼,搗為末,酒服方寸匕。(《肘後方》)
②治濕痰心痛:白螺螄殼%泥沙,火煅為細末,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醫學正傳》)
③治膈氣疼痛:陳白螺螄燒研,每服一錢,酒下。(《綱目》白玉散)
④治瘰癧已散:白螺螄殼為末,日日敷之。(《談野翁試效方》)
⑤治諸瘡爛濕不收:白螺螄殼,火燒存性,敲碎,去殼內泥土,研極細摻之。(《本草匯言》)
⑥治湯火傷瘡:多年乾白螺螄殼煅研,油調敷。(《澹寮方》)
⑦治楊梅瘡爛: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為末搽之。(《綱目》)
⑧治下疳陰頭生瘡:白螺螄殼不以多少,火內煅酥為末,於水內飛過,去土石粗者,次用輕粉,隨分量入在藥內,每用少許,乾貼在瘡上。(《奇效良方》銀粉散)
白螺螄殼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研末,1~3錢;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蜆殼,搗為末,酒服方寸匕。(《肘後方》)
②治濕痰心痛:白螺螄殼去泥沙,火煅為細末,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醫學正傳》)
③治膈氣疼痛:陳白螺螄燒研,每服一錢,酒下。(《綱目》白玉散)
④治瘰癧已散:白螺螄殼為末,日日敷之。(《談野翁試效方》)
⑤治諸瘡爛濕不收:白螺螄殼,火燒存性,敲碎,去殼內泥土,研極細摻之。(《本草匯言》)
⑥治湯火傷瘡:多年乾白螺螄殼煅研,油調敷。(《澹寮方》)
⑦治楊梅瘡爛: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為末搽之。(《綱目》)
⑧治下疳陰頭生瘡:白螺螄殼不以多少,火內煅酥為末,於水內飛過,去土石粗者,次用輕粉,隨分量入在藥內,每用少許,乾貼在瘡上。(《奇效良方》銀粉散)
《*辭典》:白螺螄殼
出處
《綱目》
拼音名
Bái Luó Sī Ké
別名
白螺殼(《肘後方》)。
來源
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棱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於破敗的牆壁內及螺殼堆積處,收集年久色白者,洗淨曬乾。
原形態
動物形態參見"田螺"條。
生境分布
產浙江、江蘇等地。
性狀
呈圓錐形,螺層7級,各級有棱,並有不明顯的橫斜線紋,殼口歪,卵圓形。殼外的角質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體輕,質脆。氣無,味淡。以陳久色白,殼頂不碎者為佳。
炮製
白螺螄殼:洗淨晾乾,碾成碎塊。煅螺螄殼:取淨螺螄殼,置坩堝內,煅至缸透,取出,放涼,碾末。
性味
甘淡,平。
①《綱目》:"甘,寒,無毒。"
②《飲片新參》:"淡,平。"
功能主治
化痰,散結,止痛,斂瘡。治熱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癧,潰瘍,湯火傷。
①朱震亨:"治痰積及胃脘痛。"
②《綱目》:"治反胃膈氣,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湯火傷。"
③《飲片新參):"化熱痰,治膈氣疼痛,利水熱。"
④《現代實用中藥》:"治胃痛及胃酸過多。"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3錢;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蜆殼,搗為末,酒服方寸匕。(《肘後方》)
②治濕痰心痛:白螺螄殼去泥沙,火煅為細末,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醫學正傳》)
③治膈氣疼痛:陳白螺螄燒研,每服一錢,酒下。(《綱目》白玉散)
④治瘰癧已散:白螺螄殼為末,日日敷之。(《談野翁試效方》)
⑤治諸瘡爛濕不收:白螺螄殼,火燒存性,敲碎,去殼內泥土,研極細摻之。(《本草匯言》)
⑥治湯火傷瘡:多年乾白螺螄殼煅研,油調敷。(《澹寮方》)
⑦治楊梅瘡爛: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為末搽之。(《綱目》)
⑧治下疳陰頭生瘡:白螺螄殼不以多少,火內煅酥為末,於水內飛過,去土石粗者,次用輕粉,隨分量入在藥內,每用少許,乾貼在瘡上。(《奇效良方》銀粉散)
摘錄
《*辭典》
頁首
《中華本草》:白螺螄殼【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拼音名】 Bái Luó Sī Ké
英文名
Spiral shell
別名
白螺殼、鬼眼睛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棱螺及其同屬動物的貝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llamya quadrata(Benson)
採收和儲藏:收集年久白色的螺殼,洗淨,晾乾。
原形態
方形環棱螺,貝殼中等大小,全體呈長圓錐形。殼質厚,極堅固。殼高26-30mm,殼寬14-17mm。殼頂尖,螺層7層,縫合線深,體螺層略大,殼面黃褐色或深褐色,有明顯的生長及較粗的螺棱。殼口卵圓形,邊緣完整。厴角質,黃褐色,卵圓形,其上有同心環狀的生長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河溝、湖泊、池沼及水田內,多棲息於腐殖質較多的的水底。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性狀
性狀鑑別 貝殼呈圓錐形,高2.5-4cm。殼頂尖,螺層6-7層,各層膨脹,有棱並有不很明顯的橫斜線紋,縫合線明顯。外表光滑,殼口歪,卵圓形,表面灰白色,體輕,質脆。氣微味甘。
化學成份
貝殼主要含碳酸鈣(CaCO3)。
炮製
1.白螺螄殼:洗淨晾乾,碾成碎塊。
2.煅螺螄殼:取淨螺螄殼,置坩蝸內,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研末。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歸經
肺;心;胃經
功能主治
化痰;和胃;斂瘡。主痰熱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癧;潰瘍;燙傷;疳瘡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9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各家論述
1.治痰積及胃脘痛。
2.《綱目》:治反胃膈氣,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湯火傷。
3.《飲片新參》:化熱痰,治膈氣疼痛,利水熱。
4.《現代實用中藥》:治胃痛及胃酸過多。
摘錄
《中華本草》
介紹
白螺螄殼,中藥,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棱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有化痰,散結,止痛,斂瘡的功效,主治熱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癧,潰瘍,湯火傷。出自《綱目》。
藥材
呈圓錐形,螺層7級,各級有棱,並有不明顯的橫斜線紋,殼口歪,卵圓形。殼外的角質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體輕,質脆。氣無,味淡。以陳久色白,殼頂不碎者為佳。
產浙江、江蘇等地。
炮製
白螺螄殼:洗淨晾乾,碾成碎塊。煅螺螄殼:取淨螺螄殼,置坩堝內,煅至缸透,取出,放涼,碾末。
採集
於破敗的牆壁內及螺殼堆積處,收集年久色白者,洗淨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