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殼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卷四,名見《醫學正傳》卷四。為祛痰劑。具有化痰清熱,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痰積胃脘作痛。
基本介紹
- 名稱:白螺殼丸《丹溪心法》
- 功用:化痰清熱,理氣止痛
- 主治:痰積胃脘作痛
- 分類:祛痰劑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螺螄殼(牆上年久者,燒)、滑石(炒)、蒼朮、山梔、香附、南星各二兩(60g),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上為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九,生薑湯送下。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半兩。有痰者,用明礬熔開,就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熱薑湯送下。
2、現代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二次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化痰清熱,理氣止痛。
主治
痰積胃脘作痛。
附註
《醫學正傳》有莪術一兩;《準繩·類方》有桃仁。(《中醫方劑大辭典》)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白螺殼丸,治痰積,胃脘作痛。白螺螄殼火煅,南星,滑石,蒼朮,山梔仁,香附子各二兩,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五錢,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半兩。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五十丸薑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