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星座畫像石

白虎星座畫像石,東漢文物,南陽縣出土,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虎星座畫像石
  • 館藏地點:河南博物館
  • 所屬年代:東漢
  • 類別:雕刻
文物特徵,文物價值,

文物特徵

白虎星座畫像石,東漢文物,南陽縣出土,高60、長138,厚40厘米,畫中刻一白虎, 昂首翹尾, 疾步雲端, 虎前有六顆星, 分二組,橫三豎三,虎體下排列有三顆星, 構成了西宮白虎星座圖像。

文物價值

天象圖是漢代畫像石中常見的題材,我們祖先最早的生產活動主要是畜牧業和農業,古代先民需要觀測天象、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用以制定法歷來指導農牧業的發展,因此我國的天文學是自然科學中較早發展起來的一個學科。
漢代天文學家把周天恆星分為二十八宿,以東、西、南、北四方為“四宮”,並以“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來命名,每一個方位分區七宿。其中“參宿”是白虎星座中的主要星宿。畫像石上的白虎星座雖未刻全七宿,但白虎物象上的參宿是顯而易見的。虎身下三星,據其相對於虎身的位置,從左至右應為天狼、九游、土司空三星。這些神秘的天文圖像反映了漢代人民豐富的天文知識,展現了漢代天文學的卓越成就,為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