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鼠海豚

白腰鼠海豚

白腰鼠海豚是鼠海豚科中的最大者,也是速度最快的海洋哺乳動物。

極端活躍,會高速衝刺或蛇行,也可能突然失無蹤,游泳速度可超過每小時55公里,是唯一會衝到船旁進行船首乘浪的鼠海豚,但對於時速小於20公里的船隻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很少躍離水面。

白腰鼠海豚在海面高速遊動時身後會有大量水霧,被稱為“公雞尾水霧”,一般只有速度最快的鯨豚(白腰鼠海豚和斑紋海豚屬)才能製造這種水霧,且斑紋海豚屬有明顯背鰭較好辨認,因此距離很遠就可以分辨出是否是白腰鼠海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腰鼠海豚
  • 拉丁學名:Phocoenoides dalli
  • 別稱:白側鼠海豚,達爾海豚,戴爾海豚,白腰擬鼠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動物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鯨目
  • 亞目:齒鯨亞目
  • 鼠海豚
  • :白腰鼠海豚屬
  • :白腰鼠海豚
  • 亞種:Dalli型與Truei型
  • 分布區域:北太平洋北部的東、西兩側以及開闊的海洋
  • 英文名:Dall's Porpoise
外形特徵,大小,體重,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亞種類型,生活習性,生活環境,鑑別清單,

外形特徵

大小

出生約85公分~1公尺,成年約1.7~2.2公尺

體重

出生重量不詳,成年約135~220公斤

形態特徵

醒目的黑、白相間體色,背鰭突出,體形小而不粗壯,嘴喙不明顯,頭部與輝體相比顯得非常小。
白腰鼠海豚

分布範圍

太平洋北部的東、西兩側以及開闊的海洋
白腰鼠海豚會以高速衝出水面,所以可能只見一團模糊影像。只要從遠方看到稱為“公雞尾水霧”的獨特水花,就可以立即辨識出來;然而若是在洶湧波濤的掩映下,可能就難以認出了。這種水霧是白腰鼠海豚浮升出水時,頭部帶起的圓錐狀水柱所造成的。太平洋斑紋海豚有時也會產生類似的水霧,但其具有高聳的鐮刀狀背鰭,以及更複雜的體色,而且比白腰鼠海豚更會表演空中絕技,所以兩者不至於混淆。

亞種類型

白腰鼠海豚可分為兩型:Dalli型與Truei型,主要根據身上黑白兩色分布的情形以及體型來區分。兩型之間也還有許多變異,例如:全黑型,全白型,甚至有雜色型。
雄性(Dalli型)
嘴部狹窄,正常牙齒間還有齦牙,前額突出,背鰭上方呈灰白色,下方呈黑色(有個體差異),末端呈鐮刀狀(有個體差異),背鰭基部寬大,體色以墨黑為主,尾乾上下方有突脊,雄性成年者尤其顯著,唇可能呈黑或白色,小胸鰭的位置接近頭部,白色部位出現於胸鰭後方,腹部與體側有獨特的白色色塊(色塊大小有個體差異),體型厚實(雌性較纖細)
雄性(Truei型)
白色部位從胸鰭稍前方就開始出現,與Dalli型相較,體型顯得較修長
尾鰭背面有白色的後緣,中央有小凹刻,尾鰭看起來朝向後方(形狀有個體差異)

生活習性

極端活躍,會高速衝刺或蛇行,也可能突然消失無蹤。游泳速度極快,能超過每小時55公里,是唯一會衝到船旁進行船首乘浪的鼠海豚;但對於時速低於20公里的船隻很快就失去興趣。也會進行船尾乘浪,但很少躍離水面。不像其他小型鯨豚類會豚游,但會產生“公雞尾水霧”。
白腰鼠海豚

生活環境

出沒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水域。接近陸地的水域(通常在深水峽谷附近),最常見,也會出現在開闊的海洋。一般可能在水深500米或更深的水域攝食。經常與太平洋斑紋海豚(從北緯50度往南)和長肢領航鯨(從北緯40度往南),共游。關於遷徙的資訊所知甚少,在太平洋西部,似乎會北上避暑,南下過冬;在某些地區,似乎也有向岸,離岸的遷徙情況。有些個體可能會在夏季往北遠遊至白令海峽

鑑別清單

醒目的黑,白相間體色
背鰭突出
體型小而粗壯
嘴喙輪廓不明顯
頭部與身體相比顯得非常小
浮升時會產生獨特的水霧
游泳快速且活力十足
會接近船隻
一般以小群隊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