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刺尾魚(學名:Acanthurus leucosternon),形體橢圓,尾鰭叉形。全身粉藍色或淺藍色,背鰭鮮黃色或淺藍色,臀鰭淺藍色,體側有數條暗灰色垂直環帶,頭部三角形,眼睛靠近頭頂,尾柄兩側各有一個淺白色或淺黃色刺尾鉤,魚體體色時深時淺。白胸刺尾魚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從東非至安達曼海、印尼東南部及聖誕島等。為極具商業價值的觀賞類和養殖用魚。
白胸刺尾魚(Acanthurus leucosternon)又稱粉藍吊或粉藍倒吊,為鱸形目刺尾魚科、刺尾魚屬,為一類近海活動的熱帶海水魚類。白胸刺尾魚野外產於印度洋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海域,雖然生活在礁石區附近,但它們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珊瑚礁魚類,活動區域更加廣闊。白胸刺尾魚外觀美麗,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地理分布,棲息環境,形態特徵,生存習性,種群動態,養殖信息,概況,養殖方法,保護級別,品種簡介,產地分布,飼養方法,注意事項,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海域。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孟加拉、英屬印度洋領地、聖誕島、科科斯群島、葛摩、莫三比克海峽、印度、印尼、伊朗、肯亞、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模里西斯、馬約特島、莫三比克、緬甸、阿曼、留尼旺、塞席爾、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坦尚尼亞、泰國、葉門。
棲息環境
棲息深度:0-25米。
棲息在沿岸及島嶼的淺水珊瑚礁區,通常見於礁盤及其上端陡坡處。
形態特徵
背鰭硬棘數:9枚;背鰭軟條數:28-30枚;臀鰭硬棘數:3枚;臀鰭軟條數:23-26枚。
體呈橢圓形,側扁,尾柄瘦而有力。口小,端位。背鰭一枚,連續且長。頭部為深藍黑色;體側為寶藍色,唇緣有白線,喉頰部至鰓蓋後緣有一白色斑紋;背鰭呈鮮黃色,具黑緣;腹鰭、臀鰭淡色;胸鰭黃色;尾鰭白色,具黑邊。一般體長19厘米,最大體長可達54厘米。
註:白胸刺尾魚圖片來源。
生存習性
感到威脅時會左右甩動尾巴,以尾柄上的刺棘攻擊敵人。一般單獨或成對行動,覓食時聚集成大型魚群。受干擾時會躲入礁盤的洞穴或裂縫中。草食性,以海底稀疏分散的藻類為食。
種群動態
白胸刺尾魚在西印度洋較為稀有,在塞席爾,有不到5隻/千平方米的記錄;在科科斯群島,更低的記錄為平均0.51隻/千平方米;大陸近岸或裾礁的種群數量也不豐富。
1992年對馬爾地夫周邊海域的調查發現,其種群豐度相當高,平均每1千平方米35隻,礁坪地區,特別在環礁邊緣的斜坡地帶,其種群密度最為集中,而隨海水深度增加密度遞減。在東非海岸,一份1999年的海洋保護區記錄為4.4隻/千平方米。
在肯亞,1978-2001年沒進行過重大漁業捕撈,其種群數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2003年調查數據)。
養殖信息
概況
最小魚缸體積 | 473升(125加侖) | |
養護級別 | 2 - 3(註:1 容易、2 中等、 3 困難、4 專業) | |
生性 | 稍具攻擊性 | |
活石搭配 | 推薦 | |
水環境 | 攝氏度:23℃-28℃,水質碳硬度: 8-12 | |
酸鹼度:8.0-8.4,水比重:1.023-1.025 | ||
色彩構成 | 藍、黃、白 | |
壽命 | 10年以上 | |
一般體長 | 18 - 23厘米(成年) | |
飲食結構 | ||
源產地 | 馬爾地夫、斯里蘭卡 | |
共生物種 | 白胸刺尾魚與其他魚類共生,此魚屬Tangs,右圖倒數第7行 | |
圖中:Y = 一般共存;C = 謹慎共存;N = 不共存 |
註:圖表資料來源參考。
養殖方法
此魚藍色魚體配上鮮黃的背鰭和深藍的頭及吻,看起來非常美麗。飼養容易,索餌積極,多食植物性飼料,能保持體色艷麗。
此魚適應新環境的過程比較緩慢,一般選用470升或更大水族箱飼養,要保證足夠的遊動空間。對同科刺尾魚非常具有攻擊性,特別是體形和顏色較接近的魚類,而且同缸刺尾魚也容易被傳染白點病,最好隔離餵養。水箱內可放置一些清潔蝦。此魚對食物的選擇較為挑剔,雖然也和其它魚類一樣餵食動物性餌料,但需注意提供足夠的海草及乾海藻等植物性餌料,這能增強其自身免疫力、減少攻擊行為和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可以用石頭綁上乾海草來餵養,每天建議餵食3次,或者準備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餌料,能更方便些。水族箱內搭建活石是必須的步驟,因為它們喜歡在白天一點點不斷蠶食海藻。
同所有刺尾魚科魚類一樣,白胸刺尾魚需要高氧水環境,可使用多頭動力供氧實現這一目標;觀察水箱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則移走一隻動力頭。它們也喜歡水族箱內的高速水流,使用大號水族箱為其快速遊動提供足夠的泳道長度是不錯的選擇。
保護級別
品種簡介
粉藍吊是刺尾魚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它們有藍色略微發粉的身體,明黃色的背鰭,白色的面頰,還帶了一頂黑色的大“頭盔”。於是很多專業書籍或時尚雜誌廣告都喜歡用它們的相片做封面,故,它們的身價在吊類中也不算低。
產地分布
這種魚一般採集於菲律賓和印尼的珊瑚礁海域,少有個體採集於夏威夷附近。就出產地情況來看,印尼的個體質量最好。捕獲的個體一般在10-500px,由於幼魚顏色不鮮艷,所以市場上見不到太小的幼體。
飼養方法
粉藍吊性情暴躁而且非常活躍,當你把它放入水族箱中時,它就開始到處亂竄,東遊游西逛逛。在今後的日子裡,你幾乎看不到它在水族箱中有一刻停歇,睡覺的時候也一樣。如果它哪天停歇了,那恐怕是染病或快要死去了。所以飼養粉藍吊的水族箱必須足夠大,至少要300L以上,當然越大越好。如果你用小於1000L的水族箱去養這種魚,你只能飼養一條,甚至不能混養五彩吊、雞心吊這樣的近緣種。因為它們太喜歡打架了,如果在相對小的水體中出現了兩條勢均力敵的同類或形態相似的品種,老“住戶”會馬上游過去,拚命地圍繞著新來的轉圈,然後開始用自己的尾柄刺竭力剮蹭那條魚。鋒利的尾柄刺如同手術刀一樣,很快就可以為新來的身上留下許多冒血的傷口,它甚至被剮瞎眼睛,最後死亡。即使是飼養在1000以上的大水族箱中,也最好把要飼養的數條粉藍吊同時放進去,這樣可以避免因為進入先後順序而引起的強弱之分。粉藍吊雖然有美麗的藍色外衣,但那並不是永久的。如果你的飼養水不能保持硬度和酸鹼度穩定維持在較高的合理值內,那么粉藍色的外衣會很快退色,數周就能變成灰色或慘白色。為了維持粉藍外衣的顏色,最好把碳酸鹽硬度(KH)穩定在7以上,pH穩定在8.4。食物的是否豐富也直接影響到粉藍吊的顏色,雖然這些饞嘴的傢伙更喜歡吃肉(如:蝦肉、魚肉),但如果沒有植物性食物的補給,美麗的顏色一樣會消退掉。
注意事項
粉藍吊從不啃咬珊瑚,對於有珊瑚的水族箱這真是一個優良品質。但是這種魚的游泳速度超快,搶食效率誰也比不上,如果和一些覓食速度慢的魚(如海馬、鰻鱺等)飼養在一起,那些苯傢伙恐怕就要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