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齊國(蘇門答臘西北部古國)

亞齊(蘇門答臘西北部古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亞齊國(Atjeh),亞齊蘇丹國(Sultanate of Aceh),官方名稱是亞齊達魯薩蘭國(Kingdom of Aceh Darussalam),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伊斯蘭教王國(約1500~1873)。南宋趙汝適《諸蕃志》稱“藍無理國”,《島夷志略》稱“喃呸里國”。原為麻諾巴歇屬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亞齊達魯薩蘭國
  • 英文名稱:Kingdom of Aceh Darussalam
  • 簡稱:亞齊國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庫塔拉賈
歷史,建立,被侵占,制度,

歷史

建立

13世紀末,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的船隻寄港於藍無理,遂傳入伊斯蘭教。後須文答刺一巴賽王國的勢力伸進亞齊,同印度教勢力展開鬥爭,促進了伊斯蘭教在亞齊人中廣泛的傳播。
約於1500年,阿里·穆哈亞·沙('Ali Mughayat Shah,?~1528)自稱素丹,正式建立亞齊伊斯蘭王國,信奉遜尼派教義。他征服了皮迪和須文答刺——巴賽,使蘇門答臘東北海岸的貿易為亞齊所獨占,成為馬來群島一帶的伊斯蘭教傳播中心和商業集散地。
1521 年 ,亞齊擺脫比提爾王國的統治。此後發動 一連串“聖戰”,以圖趕走葡萄牙殖民者,控制胡椒產地。
在阿拉烏丁·黎阿耶特·沙(Alau al-Din Riayat Shah,1537~1568在位)執政時,繼續擴張疆土,發展海上貿易,組建龐大的艦隊,建立伊斯蘭教王公聯盟軍事組織,多次擊敗葡萄牙殖民者的進犯,並先後壓制阿魯、柔佛。
1547年亞齊對葡萄牙人發動強大進攻,幾乎攻陷馬六甲。亞齊同葡萄牙殖民者的鬥爭一直持續到 1575 年 。1564年亞齊進攻柔佛王國,擄走蘇丹,摧毀柔佛城。
1568年,亞齊人攻打馬六甲,但馬六甲總督在柔佛蘇丹支持下打退進攻(馬六甲圍城戰)。
1569年,亞齊人再次計畫突襲馬六甲,但號稱多達200艘的船隊圍攻一艘卡拉克帆船不下,令他們意識到實力尚不足,放棄此打算(亞齊海戰)。
在伊斯坎達爾·穆達(Iskandar Muda,1607~1636在位)執政時,國勢最盛,再次與葡萄牙人開始鬥爭,幾度進攻葡萄牙殖民者占據的馬六甲。後又征服了彭亨、吉打、霹靂、尼亞斯島及英達臘普臘,其勢力及於米南加保地區。其版圖除北蘇門答臘外,還有馬來半島的一些地區。
1613年和1615年,伊斯坎達爾·慕達兩次進犯巴都沙哇爾。1629年 ,他進攻馬六甲,但為葡萄牙、柔佛和北大年的聯合艦隊所敗。1641年~1699年,亞齊先後由幾位女蘇丹統治,內戰頻繁,中央政權嚴重削弱。1641年,荷蘭占領馬六甲,亞齊失去對港口和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60年代以後,米南加保逐步掙脫亞齊的羈絆,馬來半島諸國由於得到荷蘭的支持也擺脫亞齊的控制,至1775年,亞齊蘇丹國的版圖縮小到蘇門答臘北端。18世紀後,政權進一步分崩離析,封建貴族割據一方。

亞齊蘇丹國國旗亞齊蘇丹國國旗

被侵占

1873年荷蘭殖民者發動亞齊戰爭,荷軍攻占王宮,占領首都大亞齊。1874年,荷蘭宣布亞齊併入荷屬東印度領地。伊斯蘭教長杜固·烏馬(Teuku Uma,?~1899)以“聖戰”為號召,領導亞齊人民採用游擊戰爭,給荷蘭殖民主義者以沉重打擊。1903年,亞齊素丹被荷蘭殖民當局捕獲,被迫承認亞齊主權屬於荷蘭。1913年亞齊淪為殖民地。

制度

亞齊王國是由若干烏略巴朗(列侯及領地)聯合而建立的聯盟。素丹不擁有最高絕對權力,僅是王國的象徵。國王由十二烏略巴朗選舉產生。國家重大問題由烏略巴朗組成的高級會議決定,然後由素丹發布軍政決定。各地的烏略巴朗在其轄地內是最高統治者,掌握軍事、民政、司法大權。其王位的繼承,多由母系承傳王位,婦女地位較高。16世紀下半葉亞齊實現伊斯蘭化,成為東南亞傳播伊斯蘭教的中心之一。伊斯蘭教為國教,實行伊斯蘭教法和習慣法相結合的司法制度;多數素丹信仰虔誠,履行宗教功課,主麻日聚禮時素丹親自擔任伊瑪目。伊斯蘭教學者、長老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參與朝政。最高長老主持素丹即位的加冕禮。各地清真寺擁有國家分封的大量宗教公產(即瓦克夫),免繳賦稅。王國倡導伊斯蘭文化,在清真寺附設宗教學校和圖書館,培養宗教人材,伊斯蘭教經典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蘇菲派學者阿卜杜勒,勞夫用馬來文評註《古蘭經》。努爾丁·拉尼里用馬來文撰寫《甫斯達魯斯·沙拉丁》,是一部研究亞齊早期歷史的重要著作。首都大亞齊(今班達亞齊)成為政治、商業和伊斯蘭學術文化中心,為東南亞地區穆斯林到麥加的起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