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概況
位於呂合鎮西邊,距離呂合村委會1.50 公里,距離呂合鎮1.50公里。國土面積0.43平方公里,海拔1,820.00米,年平均氣溫14.40 ℃,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52.49畝,其中人均耕地0.63畝;有林地290.49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7戶,有鄉村人口557人,其中農業人口522人,勞動力4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6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3.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993.63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16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27戶通電,有1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 6輛,機車1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0戶;建有小水窖20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0.71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0.7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0 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3.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50萬元;畜牧業收入35.5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5頭,肉牛58頭,);漁業收入5.00萬元;林業收入10.0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4.06萬元;工資性收入1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3.63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人,在省內務工73人,到省外務工12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2.49畝(其中:田310.71畝,地41.78畝),人均耕地0.6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90.4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桉樹.果園等經濟林果;有煤炭等資源,資源非常豐富。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畜牧業.個體,主要銷售往本市。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5.4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稻.畜牧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7戶,共鄉村人口557人,其中男性273人,女性284人。其中農業人口522人,勞動力45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5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呂合中心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呂合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8 人,其中小學生102人,中學生3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3.3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5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1人。 團員2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水利、交通基礎設施溥弱,產業結構單一,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銷售困難,農民增收路子單一,農民科技素質普遍不高,文化教育設施薄弱,沒有文化活動場所,衛生設施缺乏。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穩糧、強煙、調結構;重牧、活商、創特色;固基、興鎮、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實施科教興村、工商強村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加快白石盤建設步伐,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實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睦、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合理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使全村經濟社會事業得到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培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