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石洞風景區
- 地理位置:博山西域城村以西
- 開放時間:全天
-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
景點介紹,植被,歷史發展,烈士陵園,
景點介紹
白石洞山谷東西走向,谷深3餘里,山頂至谷底60餘米。山峰山谷植被茂密,過山門進山峪,沿石階盤道而上,映入眼瞼的是一片翠綠。盤道兩邊皆是野生的山榆、山荊、翠柏,互相交錯,編成籬陣,林葉茂密。石階盤道,順山谷走勢曲回而上,時而有亭閣出現,時而有怪石迎客。越向上行,兩邊樹株越密,樹蔭越濃,峰迴路轉,前後遊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高喊一聲,回音盪耳。詩人寫道“一登白石洞,景物信天然。”
沿石階攀上三餘里,前面出現一道陡峭石壁,形如張屏,高達三十餘米,長約六十餘米,傾度90度以上。石質白色,形似刀劈,上面多是洞穴,石壁頂端,短松如蓋,根出石上,縵岩而生,在石壁下瞻眺,只見石壁直立雲天,有危危欲傾之感。石壁下有一大洞,高5米,深7米,洞外水池蓄滿清波,洞內深處有一小洞,一漲清泉從中湧出,注人洞外水池中,泉水甘涼清例,終年不涸,是優質天然礦泉水。
石壁前有二畝餘地,地勢沿石壁南北走向展開,此為白石洞古蹟建築群分布地區。建有明清寺廟式建築二十九間。主體建築有:玉皇閣、團圓殿、三觀殿、龍王祠、觀音廟,還有碑閣、道士房等。石壁南側是龍王祠,沿石壁向北,進山門,有院落二進,建有觀音廟,團圓殿,三觀殿,道士房,中間有月亮門一座將兩院分開。石壁北側有石階直通山腰,石階盡頭建有玉皇閣,站在玉皇閣上可以縱覽白石洞全境。
廟宇其間現有大小石碑十六塊(包括殘碑)。以乾隆八年立“求雨碑記”為最早,以後嘉慶、道光、同治、光緒、民國均有重修的碑記,還有數通當代重修碑記。在玉皇閣下的山崖上有民國六年摩崖石刻“土”字。白石洞峪口有石碣一方,上鐫山東省書法協會主席高啟雲題寫的“白石洞”三個大字。山上陡壁間有當代園林學家陳從周所題寫“白石洞”石刻。
白石洞景區內有較大石洞七處,其中最大的是有泉水的石洞,小洞不下百處。尤其是半山腰石壁上隨處可見大小不同的洞口,形態奇異。
植被
白石洞廟內外及石壁前古樹多株,廟中月亮門外有一株古老銀杏,胸徑一百三十五厘米,高達三十米,樹齡六百年以上。廟外有國槐一株,胸徑一百二十七厘米,高達二十五米,樹齡五百年以上。另有一株國槐胸徑七十九厘米,樹齡五百年以上。毛株最大的一株胸徑八十七厘米,樹齡四百五十年。元寶楓最大的胸徑六十七厘米,樹齡三百年。黃連木最大的樹胸徑六十七厘米,三百年樹齡。流蘇胸徑六十三厘米,四百年樹齡。還有朴樹、山 植、柿樹、苦木、鵝耳櫪等近四十個樹種,胸徑三十厘米以上的大樹有一百餘株。
白石洞山林資源豐富,除了繁多樹種外,還盛產中草藥材,有益母草、遠志、柴胡、車前子、半夏等幾十種。
動物以兔、鼠、蛇類較多,獾狐少見。常見的鳥類有喜鵲、麻雀、啄木鳥、斑鳩及其他鳴鳥多種。
歷史發展
烈士陵園
白石洞山門以東一里處有烈士陵園一座,紀念碑立於蒼松翠柏之中,是淄博市,博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