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瓜綿疫病

白瓜綿疫病

白瓜又稱冬瓜。白瓜綿疫病俗稱“爛冬瓜”,是冬瓜上的一種主要病害,主要為害近成熟果實、葉和莖蔓,發生嚴重時可減產30%到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瓜綿疫病
  • 別名冬瓜綿疫病
  • 病原中文名辣椒疫霉
  • 病原拉丁學名: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 病原類型:卵菌
  • 主要危害作物冬瓜
  • 主要為害部位:葉子,莖蔓,果實
病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病害症狀

白瓜綿疫病為害葉、蔓和近成熟果實。葉片染病初現黃褐色斑,後生白黴腐爛。莖蔓染病,蔓上現綠褐色斑,多呈濕腐狀。果實染病,初在近地面處現水漬狀黃褐色斑,後病斑凹陷,病部密生白色棉絮狀霉,嚴重的病瓜腐爛。並在近成熟時突然發病造成大量爛瓜。
白瓜綿疫病症狀白瓜綿疫病症狀

病原特徵

白瓜綿疫病的病原是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an稱辣椒疫霉,屬卵菌。在CA培養基上菌落呈放射狀或均勻絮狀,氣生菌絲中等或繁茂,菌絲寬3~10微米;孢囊梗呈不規則或傘狀分枝,細長,粗 1.5~3.5微米;孢子囊卵形至腎臟形或梨形至近球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形態變異大,大小40~81×29~52微米,卵孢子無色,球形,平滑,直徑21~30微米。病菌對澱粉利用能力極強。生長最適溫度24~28℃,最高36.5℃,最低7℃。寄生於辣椒、瓜類、番茄、茄子、木瓜等植物上。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北方寒冷地區該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和土壤中越冬,種子上不能越冬,菌絲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為初侵染源;在南方溫暖地區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及種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殘體帶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條件適宜時,越冬後的病菌經雨水飛濺或灌溉水傳到莖基部或近地面果實上,引起發病。重複侵染主要來自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借雨水傳播為害。田間25~30℃,相對濕度高於85%發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後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濕度95%以上,持續4—6小時,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完成一代,易積水的菜地,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選用友誼1號抗疫病、枯萎病品種或飯瓜(番瓜)等早熟品種,及多倫大矮瓜、大瓜、矮瓜等抗逆性強的品種。(2)定植冬瓜、節瓜前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肥料不足的可穴施;生長期儘量少追或不追施速效氮肥,苗期適時中耕鬆土,以促髮根和保墒,甩蔓後及時盤蔓、壓蔓;冬瓜、節瓜生育期內儘量少澆水,遇有大暴雨後要及時排水。重病地實行3年以上輪作。發現病瓜及時摘除,攜出田外深埋或漚肥,秋季拉秧後要注意清潔田園,及時耕翻土地。

藥劑防治

防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用45%百菌清煙霧劑,每667m250一300克,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mlkg,隔9天左右一次,連續防治2一3次,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
采果前7天停止用藥。此外,於夏季高溫雨季澆水前每667m'撒96可以上的硫酸銅3kg,後澆水,防效明顯。棚室保護地也可選用煙燻法或粉塵法,即於發病初期用45%百菌清煙霧劑,每667m'250一300克,或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m'lkg,隔9天左右一次,連續防治2一3次。
其他防治方法參見黃瓜灰色疫病。對72%克露、克霜氰、克抗靈(霜脲錳鋅)、58%瑞毒霉錳鋅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防效優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