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關於鑑賞,附錄,
內容簡介
這是提供給收藏愛好者、投資者、玉器鑑定師和玉雕工藝師使用的白玉鑑賞專著。專業性、實用性並重,圖文互動。它展示各種白玉的形態特徵。它介紹各類白藝術作品在造型、工藝方面的鑑定、評價知識。它給新疆白玉(包括羊脂白玉)、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其他玉石以及做假白玉都作出詳細的對比、對照,傳授鑑賞、區分的經驗、方法獨樹一幟。它促使你掌握真本領,它讓你走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
錢振峰,1961年4月生於上海,男,祖籍上海市。交通大學經濟管理系畢業。高級經濟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玉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玉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客座教授,美國A·S·A首席珠寶評估師,英國M.V珠寶評估師。1975年進入玉雕行業,歷任上海玉石雕刻廠副廠長、上海工藝美術商廈總經理、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有限公司經理、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有限公司總經理。1997年以來,出版《古今說玉》,發表《淺談藝術品投資》、《玉文化探密》、《玉器與珠寶》、《遨遊翡翠世界》和《白玉籽料》等文章。
目錄
序
上編 常識
一、玉器材質縱覽
(一)硬玉與軟玉
(二)軟玉的性質
(三)軟玉品種
(四)硬玉、軟玉以外的其他玉石
二、中國白玉玉器
(一)白玉品質類辨
(二)中國歷代所產所用白玉
(三)中國白玉玉器的傳統文化內涵
材質篇
一、白玉的優劣
(一)新疆白玉鑒析
關於鑑賞
看材質
和田玉又稱軟玉屬角閃石類。在顯微鏡下觀察,呈纖維變晶交織結構,硬度6-6.5。和田玉有多種顏色,以白玉最為珍貴。
羊脂白玉
和田白玉又有籽玉、山流水玉(或稱戈壁灘玉、新礦玉)和山料玉(山產玉)之分。籽玉中的羊脂白玉,"體如凝脂,精光內藍"質地溫潤,細潔,肉眼幾乎看不到纖維變晶交織,白如割脂,其特點為"白、透、細、潤",是玉中極品。山料玉不及籽玉溫潤,色澤略帶青灰,且較為乾澀,有的還顯出裂紋。好的山料玉也有以白微紅的。但白如脂肪的極少。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是近幾年才出現在國際市場的,其色澤與新疆白玉相似,但欠溫潤,舉燈觀望,一般結構粗松,且有玻璃感。好的俄羅斯白玉,潔白度高,略帶油脂,頗受收藏者的青睞。韓國白玉,其色雪白,舉燈觀望,可見其中的雜質結構也較粗松。挑選新疆和田白玉,除了顏色外,還要注意有無瑕疵。同時,還需注意它的皮色。有的和田玉還帶有一點"桂花皮"、"棗紅皮"、"秋梨皮"和"烏鴉皮"等。這也是和田玉的一大特徵。製作玉器時,巧色巧雕,其藝術價值將大幅度提高,收藏者也能添一份情趣。
和田白玉又有籽玉、山流水玉(或稱戈壁灘玉、新礦玉)和山料玉(山產玉)之分。籽玉中的羊脂白玉,"體如凝脂,精光內藍"質地溫潤,細潔,肉眼幾乎看不到纖維變晶交織,白如割脂,其特點為"白、透、細、潤",是玉中極品。山料玉不及籽玉溫潤,色澤略帶青灰,且較為乾澀,有的還顯出裂紋。好的山料玉也有以白微紅的。但白如脂肪的極少。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是近幾年才出現在國際市場的,其色澤與新疆白玉相似,但欠溫潤,舉燈觀望,一般結構粗松,且有玻璃感。好的俄羅斯白玉,潔白度高,略帶油脂,頗受收藏者的青睞。韓國白玉,其色雪白,舉燈觀望,可見其中的雜質結構也較粗松。挑選新疆和田白玉,除了顏色外,還要注意有無瑕疵。同時,還需注意它的皮色。有的和田玉還帶有一點"桂花皮"、"棗紅皮"、"秋梨皮"和"烏鴉皮"等。這也是和田玉的一大特徵。製作玉器時,巧色巧雕,其藝術價值將大幅度提高,收藏者也能添一份情趣。
視器型
玉不琢不成器。每件玉器均有它的形狀。選擇時,應注意其形狀像不像,完全不完全,有無藝術品
白玉如意位。越是用好的玉料,它的器型越細,價值也就越高。而有的玉器有殘缺、裂痕,有的是原材料因素,有的是人為碰撞後的損傷。
附錄
白玉收藏、鑑賞三誤區
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中,一說起玉就覺得昂貴的是白玉。現今社會收藏玉、佩戴玉已成了大眾的時尚。如何鑑賞白玉,如何收藏白玉,要謹防誤區。
誤區一: 非籽玉不求
眾所周知,中國的軟玉主要產於崑崙山和阿爾金山地區。何為籽玉呢?籽玉是沉積在古河床和山前沖積扇中的卵形軟玉原料(次生砂礦)。它的物原也是來自於山料(原生礦)和山流水(河床中的轉石)。不論是山料還是籽料,評價白玉的標準應該是白度、質地、光澤和加工工藝四個主要方面,而並不在乎它的產出狀態。換句話說,無論是山料還是籽料的玉質也都是有好有壞的,並不是說籽玉就一定質量好,山料就一定質量差,在市場上很多品質很好的成品,往往還都不來源於籽料。很多藏者,非籽料不求。這是當前最大的誤區,其實玉質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在乎籽料與否呢!
誤區二: 非“和田”不可
很多求玉者在挑選時一定要問:“是‘和田’的嗎?”這說明對“和田”二字根本沒有充分的了解。關於“和田玉”的說法,主要是由於和田地區是發現較早的軟玉產地之一,歷史上人們就把白玉俗稱為“和田玉”。其實,即便是在古代白玉的產地也不僅限於和田,其中且末、于田等地也都是著名的白玉產地,“和田玉”在廣義上,就成為了白玉的代名詞。
現在崑崙山地區大的礦點就有20幾處。另外產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白玉原料也大量流入國內,業內稱之為“俄料”。很多“俄料”細膩、潔白、無瑕,是上乘的原料,但由於流通中的誤導,導致只有標稱“和田玉”才有市場,其實各位賞玉者可知,完美無瑕的玉質才是最難求的,因為它的生成有其苛刻的地質條件,是上億年前海西運動的產物,是不可再生的。所以產地在哪又有何妨呢?
誤區三:非皮子不玩
何為皮子?皮子是原料表面的一層風化皮殼,主要是含鐵質、錳質的地下水對玉質的一種侵蝕。在中國玉石歷史上,一直沿襲著一個嚴格的賞玉標準就是美玉無瑕,皮殼在雕琢中是不留的。到了清朝出現不雕刻花紋的素麵掛墜和手把件,其上留一點皮子巧雕成吉祥物,形成一種點綴和顏色的反差,也算是工藝上的一種創新,無可厚非。但主體的玉質還是潔白潤澤的。而現在很多藏者錯誤地認為有皮子才是有價值的白玉,而不考慮玉料主體本身是否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