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參(白玉參)

白海參(刺參科動物)

白玉參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海參又名白玉參,是極為稀有的海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

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仿刺參
  • 拉丁學名:Apostichopus japonicus
  • 別稱白玉參
  • :棘皮動物門
  • 亞門:遊走亞門
  • :海參綱
  • : 刺參科
  • :仿刺參屬
基本信息,分類信息,生長環境,目前培養狀況,最近報導,其他相關,

基本信息

20萬隻海參當中只有一隻會因基因突變而
變成白色。白海參除了體內的硒元素明顯高於普通刺參外,營養方面是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的。

分類信息

【物種名稱】白仿刺參
【拉丁名稱】 Apostichopus japonicus
【地方名稱】白玉參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中文亞門】 遊走亞門
【拉丁亞門】 Eleutherozoa
【中文綱名】 海參綱
【拉丁綱名】 Holothuroidea
【中文目名】 楯手目
【拉牛凶勸丁目名】 Aspidochirotida
【中文科名】 刺參科
【拉丁科名】 Stichopodidae
【中文屬名】 仿刺參屬
【拉丁屬名】 Apostichopus

生長環境

白海參不僅數量極少,對生存水質的要求極為苛刻。如果海水受到輕微污染,白玉參就無法存活,另外,白玉參相對來說也有好壞之分,通體乳白,白得透明的白玉參為上等白玉參,身上帶有黃色的參質量稍次。

目前培養狀況

白色刺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在自然界極為罕見,相關研究和套用在國內外尚屬空白。由東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實施的白刺參規模化苗種繁育項目日前獲得突破性進展。項目組研究人員通過廣泛收集,至2009年7月共獲得130頭不同規格的白刺參,達到繁育規格的白刺參為90頭。2009年和2010年,利用白刺參親參進行了人工繁育,共培育白刺參稚參2000多萬頭,並對其生物學和遺傳變異機理進行了相關盛求的研究。

最近報導

10月20日,大洋島海參采捕基地的人員正在小王家島附近作業,兩名潛水人員潛到50米深的附近海域,意外發現了一隻渾身白色的海參。
當了30多年的漁民孫忠滿說,他今年50多歲了,以前在爺爺那輩看到過,就在小王家島附近,因為這東西極為稀少,漁民都視為“神參”,可以保平安。一般不讓動,捉了也要放生。這種參還有一個名字叫“玉女參”,孫忠滿每年要捕五六萬斤的海參,但是神秘的白海參,這也是他第一次親眼看到。

其他相關

無人小島孕育奇異生物
多年未見的白海參為什麼突然現身?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常亞青介紹,跟環境有密切關係,白海參非常稀少,是因為它對環境更敏感,對環境質量要求更高,一般情況下,在優質的野生環境下才能生存。作為“遼參”的核心原產地。小王家島也處於這一區域內,優良的水質應該是白海參出現的原因。
大連乾日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行銷總監張勝輝證實,小王家島附近是他們的一個采參海域,這個島是莊鑽探婆姜河“海王九島”中的一個島,海拔82.9米,陸地面積只有0.3平方公里,周圍水深大約在50米左右,表面水溫年平均11.5攝氏度,極端最低水溫只有零下2.1攝氏度,目前仍是一個沒有居民和工業的“無人島”。
研究表示,白海參硒的含量高於普通海參,船求院而海參皂苷和硒元素對癌症患者的治療有一定作用,目前,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和大熱翻嘗連海洋大學等多家機構正在研究,希望白海參能夠成為一個長期衍生的物種,提供食用和藥用協拔想鴉價值,20日發現的白海參已疊簽白經被活著帶到大連海洋大學,做進一步研究。
研究表示,白海參硒的含量高於普通海參,而海參皂苷和硒元素對癌症患者的治療有一定作用,目前,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和大連海洋大學等多家機構正在研究,希望白海參能夠成為一個長期衍生的物種,提供食用和藥用價值,20日發現的白海參已經被活著帶到大連海洋大學,做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