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牽牛
- 拉丁學名:Cissus repens Lamk.
- 別稱:牽牛、牽牛花、喇叭花,筋角拉子,大牽牛花,勤娘子
- 二名法:Cissus repen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鼠李目 Rhamnales
- 科:葡萄科 Vitaceae
- 屬:白粉藤屬 Cissus
- 種:白牽牛Cissus repens Lamk.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品種分類,白粉藤,矮牽牛,採收儲藏,顯微結構,繁殖方法,播種繁殖,扦插繁殖,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寬卵形或近圓形,深或淺的3裂,偶5裂,長4-15厘米,寬4.5-14厘米,基部圓,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驟尖,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葉柄長2-15厘米,毛被同莖。花腋生,單一或通常2朵著生於花序梗頂,花序梗長短不一,長1.5-18.5厘米,通常短於葉柄,有時較長,毛被同莖;苞片線形或葉狀,被開展的微硬毛;花梗長2-7毫米;小苞片線形;萼片近等長,長2-2.5厘米,披針狀線形,內面2片稍狹,外面被開展的剛毛,基部更密,有時也雜有短柔毛;花冠漏斗狀,長5-8(-10)厘米,藍紫色或紫紅色,花冠管色淡;雄蕊及花柱內藏;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被柔毛;子房無毛,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直徑0.8-1.3厘米,3瓣裂。種子卵狀三棱形,長約6毫米,黑褐色或米黃色,被褐色短絨毛。註:白牽牛Cissus repens ( Wight et Arn. )Lam.與白粉藤Cissus repensLamk.是同一種植物。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叢、乾燥河谷路邊、園邊宅旁、山地路邊,或為栽培。本種原產熱帶美洲,現已廣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分布範圍
我國除西北和東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主要價值
1、抗炎鎮痛作用
黃立中等用安痛藤口服液不同劑量灌胃給藥, 對小鼠熱板法痛閾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 60~90 min時作用最強, 作用持續 2h 以上。高劑量組鎮痛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其口服液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但不呈現一定的量效關係, 抗炎作用與阿司匹林組相似, 提示安痛藤口服液有顯著的抗炎消腫作用。
2、拮抗內皮素
在整體動物的急性毒性保護作用中,紅背絲綢的水提物與醇提物具有拮抗 ET -1 的作用, 且醇提物的拮抗活性強於水提物。 紅背絲綢、通城虎、徐長卿等醇提物對蛇毒 S6b 具有與拮抗 E T -1相同的作用。 紅背絲綢、通城虎和徐長卿的醇提物能舒張 E T -1對大鼠離體主動脈肌條的縮血管作用,該作用呈現劑量依賴性。
王峰等建立了中草藥拮抗內皮素生物效應的藥理學模型, 通過對 ET -1引起動物的急性死亡, 升壓及縮血管作用的拮抗, 達到評價中草藥拮抗 ET-1生物效能的目的, 並用紅背絲綢醇提物在該模型上進行了驗證, 結果表明, 其能較好地反映出拮抗 E T -1的生物效應, 對於 E T -1引起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 使得其死亡數及死亡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體外實驗中發現紅背絲綢醇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拮抗 E T -1的升壓作用, 且均呈現明顯的劑量依賴性。
3、抑制胃潰瘍的作用
溶於一定劑量的 CQE能顯著增加黏膜的防禦因素如粘蛋白分泌物, 黏膜細胞的增生, 糖蛋白及壽命細胞 。 因此 C Q E不但具有增強黏膜抵抗潰瘍的作用 ,也有治療潰瘍的作用 。
4、抗骨質疏鬆症的作用
通過對 Cissusqua-drangularis 的乙醇提取物在卵巢切除且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鼠模型上進行研究 , 並且以生物力學 、生物學 、組織病理學為基礎 , 表明其具有抗骨質疏鬆症的作用 。
5、抗氧化作用
乙酸乙酯提取物進行研究 , 分別呈顯 64. 8%和 61. 6%的抗氧化作用 。
6、抗菌活性
Cissusquadrangularvs 的新鮮乾燥莖的醋酸乙酯與甲醇的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 , 尤其對革蘭氏陽性菌 , 如枯草桿菌 , 仙影拳菌 、金色葡萄球菌 、鏈球菌具明顯的作用 。
7、抗過敏作用
通過對 Cissussicyoides 的甲醇提取物進行體外抗過敏性的研究表明 : 其化學成分白藜蘆醇能抑制組胺從腹膜肥大細胞的釋放 , 因此具有抗過敏作用。
8、治糖尿病的作用
Cissussicyoides 在巴西被稱為 “植物胰島素 ” , 用於治療糖尿病 . C i s s u s s i c y o i d e s 的葉煎劑投藥給鏈佐星 . 糖尿病的老鼠 , 發現它能減少食物 、液體的攝取 , 也能降低血糖 、尿糖 , 尿素的水平。
9、細胞毒的作用
Saenz 等發現在抗有絲分裂的實驗中 ,Cissussicyoides 具有拮抗 HE p -2細胞的作用 , 從而表現出抗細胞毒的活性 。
10、抗腫瘤作用
Opoku等通過整體實驗發現 Cissusquadranularis 的水提物比甲醇提取物更具有拮抗 HepG2細胞的增生作用 , 從而為其作為一種傳統治療腫瘤病提供科學依據 。
11、抗微生物的作用
Otshudi等通過體外實驗 , 表明 Cissusrubigvnosa的水提物與甲醇取物具有明顯的抗微生物的作用 。
12、心血管作用
Garcia等對 Cissussicyoides 的水提物進行研究 , 發現其能拮抗由去甲腎上腺素 ( NE ) 所致的豚鼠主動脈條
的收縮 。
的收縮 。
品種分類
白粉藤
白粉藤Cissus repensLamk.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常被白粉,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心狀卵圓形,長5-13厘米,寬4-9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每側有9-12個細銳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基出脈3-5,中脈有側脈3-4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2.5-7厘米,無毛;托葉褐色,膜質,腎形,長5-6厘米,寬2-3厘米,無毛。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二級分枝4-5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1-3厘米,無毛;花梗長2-4毫米,幾無毛;花蕾卵圓形,高約4毫米,頂端圓鈍;萼杯形,邊緣全緣或呈波狀,無毛;花瓣4,卵狀三角形,高約3毫米,無毛;雄蕊4,花葯卵橢圓形,長略甚於寬或長寬近相等;花盤明顯,微4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近鑽形,柱頭不明顯擴大。果實倒卵圓形,長0.8-1.2厘米,寬0.4-0.8厘米,有種子1顆,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紋,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面1/4處與種脊無異,種脊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向上達種子上部1/3處,側窪穴呈溝狀,達種子上部。花期7-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產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山谷疏林或山坡灌叢,海拔100-1800米。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矮牽牛
矮牽牛Petunia hybrida Vilm.
矮牽牛屬茄科矮牽牛屬或碧冬茄屬,別名番薯花、碧冬茄、靈芝牡丹、洋牡丹、雜種撞羽朝顏。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體生腺毛。葉有短柄或近無柄,卵形,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全緣,長3-8厘米,寬1.5-4.5厘米,側脈不顯著,每邊5-7條。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3-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條形,長1-1.5厘米,寬約3.5毫米,頂端鈍,果時宿存;花冠白色或紫堇色,有各式條紋,漏斗狀,長5-7厘米,筒部向上漸擴大,檐部開展,有折襞,5淺裂;雄蕊4長1短;花柱稍超過雄蕊。蒴果圓錐狀,長約1厘米,2瓣裂,各裂瓣頂端又2淺裂。種子極小,近球形,直徑約0.5毫米,褐色。
採收儲藏
秋季果實成熟未開裂時將藤割下,曬乾,種子自然脫落,除去果殼雜質。
顯微結構
1、根橫切面
呈不規則類圓形。①木栓層為十數列細胞,外被落皮層。②皮層狹窄,薄壁細胞不規則形,排列緊密。③維管束外韌型,初生射線長而稍寬,次生射線較短,木質部導管周圍多聚生木化纖維。④形成層不明顯。⑤黏液細胞類圓形,散在薄壁細胞中,內含無色分泌物。⑥草酸鈣針晶束和簇晶散在薄壁細胞中,偶見方晶。⑦皮層細胞中可見大量黃色或棕色塊狀物。
2、莖橫切面
呈橢圓形。①表皮細胞 1 列,類方形,外被角質層。②厚角細胞數列位於皮層的中部,將皮層分隔成兩部分,其外側有一列草酸鈣簇晶斷續成環。③韌皮部細胞多角形,中柱鞘纖維多木化。④形成層明顯。⑤木質部導管多單個徑向排列,周圍聚生木化纖維,射線寬廣。⑥中央髓部寬大,細胞排列疏鬆。⑦黏液細胞類圓形,散在,內含無色分泌物。⑧薄壁細胞中散在草酸鈣針晶束和簇晶,韌皮細胞中可見草酸鈣方晶。⑨澱粉粒極細小,散在。
3、葉橫切面
①上、下表皮細胞均 1 列,類方形,外被角質層。②柵欄細胞多為 1 列,可見 2 列。③海綿細胞數列,類圓形,排列疏鬆。④主脈可見4~6 個外韌型維管束圍成環狀,木質部細胞多木化。⑤黏液細胞類圓形,散在,內含無色分泌物。⑥薄壁細胞中散在草酸鈣針晶和簇晶。
4、粉末
呈黃白色。①黏液細胞類圓形,內含無色分泌物,直徑為 23.6~58.3μm。②草酸鈣晶體眾多。大型草酸鈣針晶束常存於長圓形或梭形薄壁細胞中,長 22.2~57.4μm; 細小的針晶常成束或簇生於薄壁細胞中 2.8~13.2μm; 草酸鈣簇晶成行排列或散在,直徑 8.1~15.7μm; 草酸鈣方晶較少,散在。③黃色和棕色塊狀物易見。④導管多為具緣型,可見網紋型和螺紋型。⑤木纖維多成束。⑥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少見; 下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氣孔多不定式或不等式。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春( 3~ 4月份)、 秋( 8~ 10月份) 均可播種繁殖。矮牽牛常進行春繁, 其方法是一般在早春 3 月份, 在室內進行盆栽。 播種可採用泥炭: 蛭石( 8: 2) 混合基質, 其中泥炭用 1%~ 2% 多菌靈消毒。 播種前,應先將以上基質用水拌勻, 裝入鋪有紗網的盆內, 厚度為 3~ 5cm, 然後給基質噴水, 再進行播種。 矮牽牛種
子細小, 可撒播於盆內基質上, 不必覆蓋, 盆上可蓋上玻璃或塑膠薄膜, 然後將播種盆放於微光處, 避免陽光直射,陽光直射不易出苗。在溫室20℃的條件下,播後 7~ 10d 即可出苗, 出苗後即可將盆上覆蓋物撤除。 出苗後保持溫度 9~ 13℃, 並開始逐漸接受光照。等幼苗長出 1 對真葉時, 便可向葉面噴施 2‰尿素或5‰的葉綠精,促進莖葉生長,7d噴施1次。經常補水,以保持盆內基質濕潤。當苗高5cm時即應帶基質移植,避免傷根。
子細小, 可撒播於盆內基質上, 不必覆蓋, 盆上可蓋上玻璃或塑膠薄膜, 然後將播種盆放於微光處, 避免陽光直射,陽光直射不易出苗。在溫室20℃的條件下,播後 7~ 10d 即可出苗, 出苗後即可將盆上覆蓋物撤除。 出苗後保持溫度 9~ 13℃, 並開始逐漸接受光照。等幼苗長出 1 對真葉時, 便可向葉面噴施 2‰尿素或5‰的葉綠精,促進莖葉生長,7d噴施1次。經常補水,以保持盆內基質濕潤。當苗高5cm時即應帶基質移植,避免傷根。
扦插繁殖
矮牽牛由於重瓣或大花優良品種常不易結實, 或實生苗不易保持母本優良性狀, 可進行扦插繁殖。 扦插除夏季炎熱天氣外, 隨時都可進行, 但以早春及秋涼時進行成活率較高。 於早春或秋季剪去枝葉, 促其重發嫩枝, 剪取其再萌發出來的嫩枝, 長3~ 4cm作插穗, 將插穗基部的切斷面削成馬蹄形, 再插入以蛭石為基質的盆中, 扦插深度 2~ 3cm。 插後噴透水, 覆蓋塑膠薄膜, 置於微光處, 在室溫 15℃左右, 盆內溫度20℃左右的條件下, 經 15~ 20d 即可生根。 當插穗的根長到 3~ 4cm 時, 即可分栽上小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