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口村是沙縣革命老區基點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富口鎮的東部,距富口集鎮2公里。轄白溪口、寶豐、橋頭、許坑、姜公畔、蘭石、林村、杜坑庵、白灶坪、通門、甲仔、桂山12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56戶,是富口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其中林地面積23029畝,果園面積1950畝,茶園面積1035畝,茶廠5個,已註冊“春雨”牌商標,是富口鎮茶葉生產重點村,茶葉暢銷全國各地,耕地面積2785畝,2010年落實糧食播種面積2792畝,種植蔬菜150畝,外出經營沙縣小吃277戶554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糧食、茶果、菸葉、小吃業等。2010年村財收入53萬元,實現農民人均收入6957元。
2010年獲得縣新農村建設先進推動村和縣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搶險救災先進集體。
寶豐新村系6.13災後重建點,位於富口鎮東部,規劃總占地面積120畝。新村由村集體“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的模式建設,戶型美觀、結構簡潔、道路便捷,綠地率達30.2%,內設中心公園和幼稚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溪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富口鎮
- 下轄地區:轄白溪口、寶豐、橋頭、許坑、姜公畔、蘭石、林村等12個自然村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65050
- 地理位置:福建省中部偏北
- 面積:31076畝
- 人口:1998人
- 方言:閩中方言-沙縣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沙縣民用機場(在建中)
- 火車站:三明北站、沙縣火車站(停止客運)
- 車牌代碼:閩G
- 行政代碼:350427
- 屬於:山區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礎組織,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該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2272.9 畝,地 2272.9畝,人均耕地 2.03 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麥等作物;其中經濟林果地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 畝。水面面積23 畝;草地 1930畝。地下有大量的煤礦資源。
基礎設施
全村有270戶通自來水,有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9.7%)。有27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1 %和5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1戶(分別占總數的 31.6%和20.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
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中,還有216戶為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22.4%;畜牧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6.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1 頭肉牛18 頭,肉羊 30頭);林業收入 50萬元,占總收入的20.4%;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4.8%。農民人均純收入144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 1.3 %),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洋芋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 %。特色產業主要有白芸豆和燕麥。
人口衛生
該村共有農戶297戶,共有鄉村人口111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23人。其中農業人口1086,勞動力714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118人,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 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0萬元,有固定資產12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8萬元,有固定資產10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2 人,少數民族黨員 32,其中男黨員28 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五村等7個自然村。
該村共有團員43人。
地圖信息
地址:三明市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