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溝清真寺

白溝清真寺

白溝清真寺位於河北保定白溝新城城區內,始建於清道光(1821-1850)初年,原址在仁和莊東街,占地面積四畝。1997年2月,由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河北省伊斯蘭教協會命名為“模範清真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溝清真寺
  • 地理位置:河北保定白溝新城白辛莊村內
  • 占地面積:四畝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榮譽:模範清真寺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建築特點,風格特點,主要建築,合作交流,地理位置,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白溝白辛莊村有清真寺。寺之主殿左側立有碑碣,碑文詳記自清光緒十三年清真寺遷址、到民國20年增修過程,以及白溝回民遷徙、集聚、繁衍的歷史。特照文謄錄,載於志。 照得白溝河仁和莊舊有清真寺一座,地勢狹隘,年久失修,每逢大典擁擠難堪。初,原有回民三十戶,近由滄州遷來多戶,教人云集。當易州馬俊傑阿衡遂會諸理事商議表決,於光緒十三年將寺遷移白辛莊,重新創建。查舊寺建於道光初年,當修蓋之始原置地基兩處,其一在白辛莊街中,面積四畝,西北兩面至道,東南兩面鄰他民宅。當時,因避某種炎勢,故建於仁和莊東街。即舊寺之基今移築落成,賴先賢均勇躍爭先、各任其責,有出外募化者,有捐財願施者,有採料監修者。先起以大殿三楹,棚廈三卷,繼則南北講堂瓦房各三間及水房瓦房四間,其他暫就,雅然可觀。當是時也,戶口不滿百家,以人力營生者為多數,此乃第一期困難時代也;厥後漸入充裕時期,教人增多,大典之日,仍然擁擠。適孟村海宏源阿衡聯合理事等捐助募化,於光緒三十一年復接修腰殿五間,宏功浩大。繼起山門瓦房四間及廚房車門群牆等等;嗣又值於豐垂澤時期,回民增至數百餘戶,值圍河白玉珂阿衡於民國十二年復修,以窯殿三間接前殿為五間,殿內鋪板及彩飾煥然一新。捱至本年,蓋以對庭三間,寺內一應器皿無不備齊,可謂之工竣完美也。

規模建制

清真寺位於白辛莊中心地段,占地面積四畝。院內古柏參天。
1997年2月,由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河北省伊斯蘭教協會命名為“模範清真寺”。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寺植株體建築為硬心卷棚,四脊八坡、木架連體式正殿,灰磚青瓦。正殿組合包括前殿三間,後窯殿三間,天溝間五間,禮拜大廳十間。窯殿二層之上建有望月樓一座。正殿大廳20棵明柱矗立,地面紅松地板鋪設,上覆羊毛氈毯,為教民禮拜及阿訇講經處。正殿門三:正門一,兩側偏門各一。前有平台30平方米許。進殿五級白石台階。仰觀前殿,匾額高懸,黑底金字”教闡清真“ ”默祖衣缽“ ”認主獨一“,乃清光緒間翰林院編修華金壽書。殿前夏廳左右矗立石碑兩座,鐫刻重修清真寺大事記。
圍繞主殿,北側建有講堂8間,南側建有講堂三間及教民沐浴用水房一座,東有對廳與主殿相映。四周高牆圍繞,東北角為寺之正門,石階五級,兩側石獅護衛(已被盜一隻),西北角有偏門,雖設而常關,乃為教民亡故者搬運經匣、架子時出入。

主要建築

寺比連添東南小院,以作穢廁;添南中院,作為堆薪;添南西院,蓋平房五間,為清真漢文學校。復置鎮基市宅一所,購田地四十畝,前後坐瘞地為四塊,用土使坑一塊。

合作交流

惟寺中由昔至今率舊延聘阿衡暨掌教,傳布教典。經大學曾出學士題名予絳帳;經國小時有優才尋師他塾求學。寺內莘莘受業,寺外依依信徒。戶無一不豐食,人無一不正營,我地伊斯蘭堪稱最盛時代矣!念我先哲,遵天經守聖訓。經曰:爾等為教出力者、施濟者,勿沽其名吊其譽,為至善。是故寺內並無碑記標誌記念品等。今同志意者深恐遠年失實,後生榮顯無從追詢往事。故特藉修造,赴外募捐助興工之餘,特立碣篡匯其大成,竟記其事實。內中不刊土著人之一名、族之一姓,亦因今往參差各別,景象懸殊,故特名之曰四十五年大事記。是以為序。

地理位置

白溝清真寺位於高碑店市高碑店市。

地圖信息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G107(長城北大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