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濕地腹毛類纖毛蟲的區系與多樣性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李鳳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洋淀濕地腹毛類纖毛蟲的區系與多樣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鳳超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腹毛類纖毛蟲為一大類菌-藻食性的原生動物,是水體微食物網的主要構成之一。尤其在濕地生態系中,對於能量流動調節、環境評價與保護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義。國內迄今在淡水濕地生境中嚴重缺乏針對腹毛類的現代意義上的研究。本申請擬以白洋淀濕地為採樣地,在銀染技術基礎上,輔以分子等現代手段,深入開展以分類學為主要目標的研究;在揭示和建立活體形態學、纖毛圖式、種類鑑定、檢索資訊、區系構成、群落特徵等基本信息的同時,同步開展對形態種的DNA提取、疑難種基因條碼等相關分子生物學資料的建立,完成對此特定水體中該類群的家底摸清以及歷史性混亂與錯誤的修訂。成果將填補我國淡水濕地中腹毛類纖毛蟲分類學研究的學科空白,為濕地生物多樣性、生態學、湖沼學等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資料,同時也將為特定歷史時期白洋淀濕地保護與評價提供一份具有坐標性意義的纖毛蟲基礎生物學檔案。
結題摘要
腹毛類纖毛蟲是各類環境中最為常見的纖毛蟲原生動物類群,作為微型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食物網的能量流動及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本課題涉及腹毛類纖毛蟲的分類學、分子系統學與細胞發生學研究,以填補國際間該類群研究的不足:許多種群的纖毛圖式、分子生物學信息不明或殘缺,細胞發生數據缺乏,多個類群的系統地位及關係不明。為此,4年來,本課題主要圍繞開展了對腹毛類纖毛蟲的形態特徵、纖毛圖式、細胞發生、SSU rRNA測序及構建系統進化樹等分類學與系統學研究。成果包括:1、共採集並鑑定40種腹毛類纖毛蟲,對其活體形態學、纖毛圖式等進行了研究,發現了3個新種,對10餘種存在混亂/記錄不祥的種類重新厘定、重新定義、補充纖毛圖式及統計學資料;2、完成了對20種/種群的DNA提取工作,對其中15種的SSU rRNA基因進行了測序,對多個種類的分子系統地位進行了探討;3、Deviata 屬的種類分類學特徵混亂,分類地位長期不明,本研究對兩種Deviata屬的兩個代表性種類進行了詳細的形態學、發生學研究;4、對一種罕見的腹毛類纖毛蟲Perisincirra paucicirrata中國種群進行了詳細的形態學、發生學及分子系統學研究;5、對施氏尾全列蟲的活體形態、纖毛圖式及細胞發生過程進行了詳細研究,以18S rDNA序列為基礎對其系統發育地位進行了探討; 6、對白洋淀原生生物及輪蟲多樣性和生態學進行了持續的研究,共記錄白洋淀原生生物238種。對50種(屬)異養鞭毛蟲、36種(屬)原生植物、2種(屬)肉足蟲、12種(屬)纖毛蟲和7種輪蟲進行了顯微拍攝,積累了白洋淀生物多樣性數據,研究結果可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上述工作已形成5篇文章,其中2篇在國際主流刊物被SCI收錄,有4篇SCI文章待發表;在本課題的部分資助下,申報2項發明專利,其中1項已獲批。上述成果分別在分類學和纖毛蟲系統學、細胞學領域領域填補了若干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為促進我國海洋纖毛蟲有關領域研究之拓展和深入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同時為生態學相關領域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背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