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沿海寡毛亞綱纖毛蟲的分類學研究

《山東沿海寡毛亞綱纖毛蟲的分類學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劉煒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沿海寡毛亞綱纖毛蟲的分類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煒煒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寡毛類纖毛蟲是海洋中常見的一大類浮游生原生動物。作為近岸微型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海洋生態學、環境生物學、水產養殖學尤其是初級生產力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然而,由於多種原因,目前國際間對該類群的研究仍嚴重不足:眾多類群的分類學、分子生物學信息不明或殘缺;與時空偶聯的分布、區系構成及特殊生境中的生態學特徵仍在探索或待探討中。本課題擬以山東沿海為採樣點,在銀染技術基礎上,輔以電子顯微鏡及分子標記等現代手段,對該海區不同生境內寡毛類區系以及迄今不明類群開展以分類學為核心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形態學、細胞學(超微結構、個體發生信息)、分子生物學(SSrRNA等標記基因信息)特徵,進一步清理分類學和系統關係的混亂,完成其系統關係的構建,同時為國際海洋纖毛蟲DNA庫建設提供新的檔案性素材,並為海洋生態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及水產養殖生產實踐提供重要的基礎信息和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本課題涉及海洋微型浮游生物重要類群--寡毛類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區繫結構與生物多樣性調查。目前國際間對該類群的研究仍嚴重不足:眾多類群的分類學、分子生物學信息不明或殘缺;與時空偶聯的分布、區系構成仍在探索或待探討中。為此,三年來,本課題主要圍繞山東沿岸的各類水體開展了對寡毛亞綱纖毛蟲的形態特徵、纖毛圖式、超微結構、SSU rRNA測序及構建系統進化樹等分類學與系統學研究。成果包括:1、共採集並鑑定51種寡毛類纖毛蟲,對其活體形態學、纖毛圖式等進行了研究,發現了10個新種,建立了兩個新屬,對20餘種存在混亂/記錄不祥的種類重新厘定、重新定義、補充纖毛圖式及統計學資料;2、完成了對35種/種群的DNA提取工作,對其中16種的SSU rRNA基因進行了測序,利用SSU rRNA基因及多基因如5.8s、ITS等,對多個種類的分子系統地位進行了探討;3、基於所獲得的形態學信息,利用纖毛模式對急游蟲科纖毛蟲的進化關係進行了推測,提出新游蟲Novistrombidium亞屬纖毛模式代表了急游蟲科的祖先型,由該屬開始,產生兩個進化分支的假說;4、完成了對寡毛亞綱纖毛蟲模式種-具溝急游蟲的超微結構的揭示;5、發現了若干具有分類學價值非寡毛亞綱物種:1種膜口類及1種腹毛類纖毛蟲新種和2個膜口類已知種,分別對其活體形態學、纖毛圖式/銀線系等進行了詳細研究; 6、上述工作已形成8篇文章,全部發表在國際主流刊物被SCI收錄。這是我國近岸海域寡毛亞綱纖毛蟲多樣性的首次專業性調查,上述成果分別在分類學和纖毛蟲系統學、細胞學領域領域填補了若干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為促進我國海洋纖毛蟲有關領域研究之拓展和深入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同時為海洋生物生物資源評估及海洋生態學相關領域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背景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