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區系與多樣性研究

《南中國海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區系與多樣性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宋微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中國海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區系與多樣性研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宋微波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海洋未知環境中纖毛蟲的分布和區系研究為當今原生動物學領域中突出的薄弱環節之一,而全球範圍內熱帶-亞熱帶水體中的研究尤為欠缺,此現狀構成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環境變化、生物地理學以及微食物網內能量循環與評估等研究的瓶頸。本項目以我國廣東、海南沿海的自由生纖毛蟲為目標,聚焦在地理區系、多樣性、分子及生態學信息構建等。主要工作包括:1、開展對紅樹林等典型生境中纖毛蟲形態種鑑定、新階元描述、時空分布、生態學-區系資料庫建立及關鍵類群的細胞分化模式研究,填補熱帶-亞熱帶海域中纖毛蟲物種-生態系多樣性研究的空白;2、構建和完善國際間分子信息缺失的海洋類群的DNA種庫;3、完成迄今空缺類群的標記性基因的測序和提交;4、在分子信息採集的基礎上,開展代表性類群基因條形碼與宏基因條形碼的研究;5、在分子與個體發生學信息分析的基礎上,完成對鉤刺類、葉咽類等6個綱級、約15個目級類群的系統發育分析與系統數的構建。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我國廣東、海南沿海各類生境中自由生纖毛蟲的多樣性為目標,圍繞物種鑑定、個體與系統發育、基因條碼和遺傳信息庫構建、生態分布、生態模型構建等核心內容開展了系列研究,全面、超額完成了預定任務。主要成果包括:1、在大量採集、分類、鑑定基礎上,完成了對長期存在混亂、不詳屬種的重厘定、重定義、纖毛圖式資料的建立並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建立了1新科、4新屬、35個新種;2、完成了對30種腹毛類代表種的細胞發生模式的刻畫;3、完成了170餘形態種的DNA建庫、150餘種SSU rRNA等標記基因的測序及向GenBank資料庫的提交;完成了對7個代表種的常規組學及96個類群代表種的單細胞組學數據的測定和建庫;4、基於多基因信息及系統基因組學信息完成了對腹毛類、游仆類、盾纖類、管口類等階元的系統探討與修訂,並在此基礎上系統地重建和梳理了全面覆蓋纖毛門內55個目級階元的系統進化關係;5、完成了8個區段的條形碼基因篩選、58種1100餘條條形碼資料庫的構建及宏基因條形碼在寡毛類纖毛蟲中的套用;6、從種群(動力學特徵)、細胞(生理生化酶活性)和基因等生物學水平上,研究了環境污染物等環境因子對原生動物的生態毒性效應及其回響模式。上述成果先後形成國際主流刊物文章53篇,包括在《Mol Ecol Resour》、《Proceedings B》、《Mol Phylogenet Evol》等領域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2篇,出版專著一部《Atlas: Ciliates found from south China sea》(Springer出版社);分子系統學分支的成果獲教育部(2019)自然科學成果二等獎。同期成果還包括培養畢業博士生13人、碩士生21人,畢業生中獲“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人、“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1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