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下河遺址

白水下河遺址

白水下河遺址處於聯繫關中、陝北、晉中等地的地理位置。附近有白水河經過,優越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蘊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水下河遺址
  • 發現年代:1988年
  • 面積:150萬平方米
  • 遺址年代:仰韶、龍山時期
概況,考古發現,

概況

由於遺址受到不法分子的盜掘,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的較為詳細的考古調查和試掘工作。獲得了大量的仰韶、龍山時代材料,其中尤以客省莊二期文化遺存最為豐富。遺存包括各類遺蹟,如房址、灰坑、陶窯等;還有了各式陶器,如尖底瓶、缽、盆、罐等仰韶時期陶器,單把鬲、三足瓮、折肩罐、斝、盉、大口尊等客省莊二期文化陶器;以及一部分磨製精美的石器、骨器。 通過分析研究,白水下河遺址仰韶時期遺存應為廟底溝文化;而龍山時期遺存與客省莊文化存在較多的共同之處,屬於客省莊文化範疇,其年代約處於客省莊文化的早期。白水下河遺址發現的瓮棺葬、三足瓮等為客省莊文化的研究補充了新材料。同時這些因素也為我們研究客省莊文化與晉中地區杏花四期遺存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材料基礎。

考古發現

白水下河遺址位於陝西白水縣雷村下河西村,遺址發現於1988年,面積為150萬平方米。考古人員在這裡陸續發現了200多座5000年前仰韶、龍山時期的房屋遺址,並發掘了龍山時期的瓮棺葬群。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在下河遺址發掘了兩座仰韶中期向晚段過渡的大型房址。一座殘存的面積是263.4平方米,使用面積217平方米,另一座為364.85平方米,使用面積304平方米。這兩座房址都是五邊形,有內外兩層牆體,地面分為上下兩層,地面以下鋪設草拌泥,草拌泥之下經火烘烤或者夯實。
據了解,這兩座房子的地面都是用料姜石燒制而成的一種白灰,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使用的白灰之一,其發現對於我國仰韶時期的建築技術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