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飲食文化

白族飲食文化

因遠白族由於流離遷徙的年代久遠,居住的自然環境及特產的迥異,在傳統飲食上雖與大理洱海邊的白族有著共同的民族特色,但在某些方面卻發生了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族飲食文化
  • 民族白族
  • 原因:居住的自然環境及特產的迥異
  • 內容:傳統飲食
基本介紹,概況,

基本介紹

因遠白族由於流離遷徙的年代久遠,居住的自然環境及特產的迥異,在傳統飲食上雖與大理白族日常飲食以一日三餐為主,農忙或節慶用則增加一次早點或午點。平壩地區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常吃玉米、洋芋和養麥。主食一般蒸作乾飯,下地攜帶。此外也喜愛粑柏、餌塊、湯圓、米線、稀粥、糖飯(糯米與乾麥芽粉制)等。洱海邊的白族有著共同的民族特色,但在某些方面卻發生了變化。

概況

饋贈佳品
卷粉和米乾。因遠白族的卷粉以本地品種“因遠紅穀米”為原料,並以手推磨磨成米漿在長寬約二尺的框內,架空於沸水鍋上面熏蒸而成。其厚度薄如紙,軟而具韌性,無論煮食或涼拌,味道都異常可口。米乾由卷粉晾曬後可分別做成絲或片,由於它便於儲存、攜帶,是白族民間饋贈親朋好友的慰問品。
節慶祭品
壓模粑粑及粑粑果(片)。用“因遠紫米”及糯米飯舂成的染色粑粑,晾曬後加鹽、白酒浸蝕,再用刀切成粑粑果或用推刨刨成粑粑片。把粑粑糊放進鐫刻著花鳥魚龍、福祿壽禧等圖案的模板內,壓制而成的壓模粑粑是因遠白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特徵,壓模粑粑是白族春節、清明節、祭祖節及三月會等廟會必備的節慶食品和祭品。
各類醃製和腐化食品
因遠白族人家,多喜歡醃製各類醃菜,在他們的餐桌上往往會有三年不變質而味道絕佳的醃製品。扒蘿蔔以其味酸鹹甜爽口清香成為宴席上減去油膩增進食慾的佳品,也是食欲不振的人的佐食品;醃辣菌,將採集的辣菌冼淨晾至半乾後拌上染色糊米末,加以鹽、辣椒、花椒等佐料,潑以米酒投入罐中醃製而成。因遠白族製作的腐化食品種類繁多,如運用青黃豆及刺竹筍腐化的“水豆豉”、“臭筍”等。
由此可見,因遠白族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飲食文化,既顯示了白族雅而不俗的飲食文化氣氛,也襯托出白族勤儉持家、熱情好客的文明禮貌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