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翅雪雀指名亞種

白斑翅雪雀指名亞種

白斑翅雪雀指名亞種(學名:Montifringilla nivalis nivalis)屬高原鳥類,雄鳥頭灰,頦黑,翕和肩富於褐色;翼大部白色;除一對中央尾羽黑色外其餘均為白色而具黑色羽端,飛行時尾部呈中間黑、兩邊白的形態。雌鳥像雄鳥,但中覆羽底色常顯暗色。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以果實,種子和昆蟲為食。分布於歐洲南部至西班牙北部,庇里牛斯山阿爾卑斯山科西嘉至希臘東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斑翅雪雀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Montifringilla nivalis nival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雀科
  • 雪雀屬
  • 白斑翅雪雀
  • 亞種:白斑翅雪雀指名亞種
  • 命名者及時間:Linnaeus, 1766
  • 英文名稱:White-winged Snowfinch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白斑翅雪雀指名亞種成鳥大約17厘米。眼先黑褐;額、頭頂和頭側灰褐色較深;背、肩及腰沙褐色,頸側及頸部稍淡;背部具不大明顯的褐色羽乾紋;尾上覆羽黑色,其兩側覆羽的端部或外翈端部為白色;中央尾羽黑褐,具褐白色狹緣,其餘尾羽白色具黑褐色端斑、越向外側端斑越小,直到最外側一對則完全消失;翼上小覆羽、中覆羽白色;外側次級飛羽端部1/3處為白色,形成翼上白斑;內側次級飛羽沙褐色,小翼羽、初級飛羽黑褐,具褐白色狹緣;下體白色,喉部具一黑斑,其羽端雜有白色,呈斑紋狀。
虹膜茶黑色、嘴和腳均黑色。
幼鳥:體色較淡,喉部不具或微顯黑色,下嘴呈淡褐白色。

生活習性

習性:棲於甚高海拔的冰川及融雪間的多岩山坡。繁殖期外結成大群,與其他雪雀及嶺雀混群。甚不懼生。
叫聲:群鳥飛行時的叫聲包括偏高的鼻音pschieu,也有tsee聲及較輕柔的pruuk聲,或於告警時發較沙啞的pchurrt聲。鳴聲為單調重複的sitticher-sitticher,從棲處或於盤旋飛行時發出。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洲南部至西班牙北部,庇里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科西嘉至希臘東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繁殖期間雌雄鳥甚為活躍,雄鳥常圍繞著雌鳥鳴叫,並相互追逐。也有報告說在求偶期間,雄鳥還進行像百靈鳥一樣精巧的炫耀飛行和在地上作求偶跳舞表演,同時還發出一種像擊鼓似的歌唱聲。營巢於岩石洞穴、廢棄房屋牆洞和鼠兔廢棄的洞穴中。巢由枯草莖葉構成,內墊有羊毛、鼠毛等獸毛和鳥類羽毛。產卵5枚,卵白色。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