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刺尻魚

白斑刺尻魚

白斑刺尻魚, 屬蓋刺魚科刺尻魚屬魚類,屬觀賞魚類。容易飼養,常見度高。屬當今最受歡迎的海水觀賞魚之一。適合與溫和的魚混養。

基本介紹

棲息環境,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分布,經濟利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瀉湖。
白斑刺尻魚

形態特徵

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略突。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XIV,軟條16;臀鰭硬棘III,軟條17;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鈍形;尾鰭圓形。體一致為紫黑色到黑色,體側在中央側線下方有一個的呈長橢圓形的白色橫斑。各鰭亦為紫黑色到黑色,唯腹鰭後半部及臀鰭緣為黃色。最大體長19厘米。

棲所生態

棲息深度4-30米。棲息於瀉湖及面海的珊瑚礁靠近珊瑚的水域。多半單獨活動或成小群活動。生性機警,躲躲藏藏,不易看見。主要以海藻、珊瑚蟲、海綿及被囊動物為食。有性反轉行為,為先雌後雄。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聖誕島,東至湯加。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豪勳爵島。
分布範圍國家及地區如下:
亞洲:印度、緬甸、泰國、高棉、越南、中國、台灣、日本、小笠原群島(日)、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科科斯群島(澳)、阿什莫爾礁(澳)、羅利沙洲(澳)、聖誕島(澳)、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大洋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瓦魯阿圖、瓦利斯和福圖納、吐瓦魯、托克勞(新)、紐埃(新)、吉里巴斯、帛琉、關島(美)、威克島(美)、斐濟、湯加、薩摩亞、美屬薩摩亞、諾福克島、豪勳爵島。

經濟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