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掌長臂猿又名僚棒猴、南尼,是靈長目長臂猿科長臂猿屬哺乳動物。體長42-64厘米,後肢長10-15厘米,體重5-7千克,無尾;有黑褐色或棕黃色兩種色型,雌雄兩性都有;身被密長、蓬鬆的毛,其手、腳為白色,臉部周圍有一白色毛環。因手足呈白色而得名。
白掌長臂猿分布於中國南部地區,緬甸東部、寮國、泰國、馬來西業和印度尼西亞等地亦有分布。主要生活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和沼澤雨林中,也能在受干擾的次生林中生活。領域性強,通過清晨的鳴叫或相鄰群體間的打鬥維持領域,偶爾有致死性打鬥發生。白掌長臂猿喜食果實,也取食樹葉、花、芽等植物性食物和小鳥、鳥蛋、蜥蜴、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營一夫一妻制家庭生活,偶爾有群體中有兩隻成年雄性,群體大小一般不超過5隻;月經周期21-22天,排卵期間有較明顯的性紅腫。白掌長臂猿平均3.5年繁殖1次,每胎1仔。後代8-10齡性成熟,雌性均遷出。野外壽命可達40年,籠養個體壽命可達50年。
白掌長臂猿具有有觀賞價值,也可供科研實驗材料;因其分布狹窄,瀕於絕跡,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屬於瀕危(EN)等級,被中國列入國家一類保護野生動物。為了保護這一瀕於滅絕的稀有動物,中國已在南滾河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掌長臂猿
- 拉丁學名:Hylobates lar
- 別名:白手長臂猿、普通長臂猿
- 外文名:英文 Lar Gibbon, Common Gibbon, White-handed Gibbon
法文 Gibbon Lar, Gibbon à mains blanches
西班牙文 Gibón de Manos Blanca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哺乳綱
- 目:靈長目
- 科:長臂猿科
- 屬:長臂猿屬
- 種:白掌長臂猿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目:簡鼻亞目
- 亞綱:獸亞綱
- 亞種:5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eaus, 1771
- 保護級別:瀕危(EN)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 同義學名1:Homo lar Linneaus, 1771
- 同義學名2:Hylobates albimana (Vigors & Horsfield, 1828)
- 同義學名3:Hylobates longimana (Schreber, 1774)
- 同義學名4:Hylobates variegates (É.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2)
- 同義學名5:Hylobates varius (Latreille, 1801)
形態特徵
近種區別
白掌長臂猿 | 北白頰長臂猿 | 西部白眉長臂猿 |
---|---|---|
雄性體重5.0-7.6千克,頭體長43.5-58.5厘米;雌性體重4.4-6.8千克,頭體長42-58.厘米 | 體長45-62厘米,體重5-7千克。是軀體更加纖細而四肢顯得更長的一種長臂猿 | 長臂猿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頭很小,面部短而扁,體長為45~65厘米,體重10~14千克 |
手、足白色或淡白色。顏面周圍常形成明顯的白色面環,雌性面環近似封閉,雄性多不封閉(被白色眉紋斷開)。兩性均有暗、淡兩種色型,暗色型毛色黑褐(手、足、眉、面環顏色例外);淡色型呈淡黃或奶油黃色,面環和手足更淡,白色 | 雄性黑色,唯兩頰各具一大型白斑,頂部的簇狀冠毛顯得更尖長而明顯。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軀體大部污黃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面頰的兩旁從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塊白色或黃色的毛,雌獸體毛為桔黃色至乳白色,腹部沒有黑色的毛 | 雄獸的體色大都為暗黑褐色,但陰莖處的毛叢為白色,另外額部附近有一道明顯的白紋;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黃色,眼眉更為淺淡,顏面寬闊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趨淺淡,白色 |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集群
習性
叫聲
食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白掌長臂猿泰國亞種 | Hylobates lar carpenteri | Groves, 1968 |
2 | 白掌長臂猿馬來亞種 | Hylobates lar entelloides | I.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42 |
3 | 白掌長臂猿指名亞種 | Hylobates lar lar | (Linnaeus, 1771) |
4 | 白掌長臂猿印尼亞種 | Hylobates lar vestitus | Miller, 1942 |
5 | 白掌長臂猿雲南亞種 | Hylobates lar yunnanensis | Ma and Y. Wang, 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