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彬(四川大學考古系教授)

白彬(四川大學考古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彬,1966年生,四川江安人。1988年四川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四川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2001年獲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1991年留校任校,現為考古學系教授,兼考古學系副主任、考古技術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彬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6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 性別:男
  • 祖籍:四川江安
  • 研究方向:漢唐考古、道教考古
主要研究方向,人物經歷,學術成果,專著,論文,學術交流,承擔項目,獲獎,

主要研究方向

漢唐考古、道教考古。

人物經歷

1991年3-4月,參加四川成都龍泉驛明蜀昭王陵的發掘
1993年6-9月,參加河南洛陽皂角樹遺址的發掘
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參加三峽工程淹沒區雲陽縣境內地下文物的調查與勘探
1994年3-5月,主持重慶雲陽明月壩遺址1994年度試掘
1998年10月-1999年1月,參加重慶雲陽李家壩遺址1998年度發掘
2001年10月-2002年6月,主持重慶雲陽李家壩遺址2001年度發掘
2002年10月-2003年1月,主持重慶雲陽李家壩遺址2002年度發掘
2003年4月,參加李家壩遺址2003年度發掘
2005年9-12月,帶隊參加成都金沙遺址南光工地的發掘
2005年12月,帶隊在邛崍進行考古調查
2006年6-10月,主持河南新鄉大司馬墓地的搶救性發掘

學術成果

專著

張勛燎、白彬:《中國道教考古》(6卷),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張勛燎、白彬編:《川大史學·馮漢驥卷》(中文卷),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張勛燎、白彬編:《川大史學·馮漢驥卷》(英文卷),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即出。

論文

白彬:《四川明萬曆年間禁止早婚碑初探》,《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年4期,81-84頁。
白彬:《試從考古發現銘刻材料看唐初的二名不偏諱問題》,《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三十五周年紀年文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320-329頁。
白彬:《四川地區與鹽業有關的道教遺蹟研究》,《宗教學研究》1998年2期,63-69頁。
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雲陽明月壩遺址試掘簡報》(執筆:白彬),《四川考古報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91-111頁。
白彬:《重慶雲陽明月壩遺址出土卜甲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4期,106-110頁。
黃偉、李永憲、白彬:《三峽庫區李家壩遺址發掘獲重大成果》,《中國文物報》1999年2月21日第1版。
白彬:《南方地區吳晉墓葬出土木刺研究》,《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四十周年暨馮漢驥教授百年誕辰紀年文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年,401-410頁。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等:《雲陽李家壩遺址發掘報告》(執筆:黃偉、白彬、楊勇),《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8年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299-347頁、348-388頁。
黃偉、白彬:《李家壩巴人尋蹤》,經典雜誌編著:《三峽記》,台北:經典雜誌,2003年,194-199頁。
黃偉、白彬:《廩君部落——雲陽縣李家壩遺址》,《文物天地》2003年6期,52-54頁。
黃偉、白彬:《尋找巴人的足跡——雲陽縣李家壩遺址的發掘與初步研究》,徐光冀主編:《永不逝落的文明》,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70-76頁。
張勛燎、白彬:《成都宋墓出土真文石刻與“太上真元大道”》,《考古》2004年9期,65-72頁。
黃偉、白彬:《三峽庫區李家壩遺址發掘結束》,國家文物局主編:《2003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69-74頁。
張勛燎、白彬:《前涼建興二十八年“松人”木牘解復鬼文研究》,《台灣宗教研究》第3卷第2期(2005年),101-123頁。
姚智輝、孫淑雲、鄒後曦、方剛、黃偉、白彬、張建華:《峽江地區部分青銅器的成分與金相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第24卷 第2期(2005年),106-118頁。
白彬:《湖北武昌任家灣東吳初年“道士”鄭醜墓再研究》,《江漢考古》2006年4期,58-66頁。
白彬:《雷神俑考》,《四川文物》2006年6期,66-75頁。
張勛燎、白彬:《1980年代以來的道教考古研究》,《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第31期(2006年),45-50頁。
白彬:《江西南昌東晉永和八年雷陔墓道教因素試析》,《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78-83頁。
白彬、代麗鵑:《試從考古材料看〈女青鬼律〉的成書年代和流行地域》,《宗教學研究》2007年第1期,6-17頁;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
白彬、於孟洲:《河南衛輝大司馬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中國文物報》2007年3月2日第2版。
李英宏、郎俊彥、白彬:《四川廣元、綿陽出土漢代畫像磚掌印紋的痕檢學分析》,《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3期,64-75頁。
白彬:《四川五代兩宋墓葬中的豬首人身俑》,《四川文物》2007年3期,56-60頁。
白彬:《近年來魏晉南北朝墓葬佛道遺存的發現與研究》,《藝術史研究》第九輯(2007年),471-512頁。
Bai Bin, "Religious Beliefs as seen in the Grave Materials of the Six Dynasties". John Lagerwey ed., Rituals, Pantheons, Techniques: A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 before the Tang, Leiden: Brill Press, forthcoming.

學術交流

1999年8月-2001年1月,以Visiting Fellow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學訪。
1999年11月19日,在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作題為“Bronze Civiliz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from the Lijiaba Site, Chongqing”的演講。
2000年2月25日,在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作題為“近50年來的中國道教考古研究”的演講。
2000年4月1日,赴美國紐約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作題為“New Finds in Sichuan: Sanxingdui and Ba Cultural Remains”的演講。
2006年12月7-23日,赴法國巴黎出席“儀式、神系和技術:唐以前的中國宗教史國際會議”,並在大會上宣讀題為“六朝墓葬材料中的宗教信仰”的論文。

承擔項目

2002年度李家壩遺址發掘與研究,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文物項目,項目負責人,2002-2003年。
中國道教考古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研究項目,項目第二負責人,2002-2005年。
道教考古研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負責人,2003-2006年。
六朝墳墓建築、方向及墓葬出土材料中的宗教信仰,“唐以前的中國宗教史”之子課題,海外合作項目,子課題負責人,2003-2006年。
城市建設中的成都文化遺產保護對策研究,四川省軟科學項目,項目負責人,2006-2007年。
大司馬漢墓群考古發掘,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項目,項目負責人,2006-2007年。

獲獎

“《田野考古實踐》課程改革與承擔三峽工程考古發掘的成功結合”,四川省教學成果壹等獎、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級教學成果壹等獎(1997年)。
“1998年度重慶雲陽李家壩遺址發掘”,被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9年)。
“2002年度四川大學青年骨幹教師獎”(2003年)。
“2002-2003年度重慶雲陽李家壩遺址發掘”,被評為2003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2004年)。
2005-2006年度“四川大學本科教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一等獎”(2006年)。
“四川大學2005-2006年度優秀實驗室管理先進個人”(200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