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54萬元,畜牧業收入9.5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1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5.00元,農民收入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8人 ,在省內務工23人,到省外務工35人。2008年末有耕地994.5畝(人均耕地4畝);有林地2849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
農戶55戶,有鄉村人口245人,其中農業人口245人,
勞動力1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7人。弄龍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往本市內。2008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3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茶葉產業。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3萬元,其中:①
種植業收入52萬元,占總收入的 50%;②畜牧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17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頭,肉牛7頭);③林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 17 %;④第二、三產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 3 %;⑤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1%。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 2 %),在省內務工6人。3、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永春鄉白岩自然村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04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村情概況
白岩自然村隸屬於永春鄉臘八底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6.00 公里,距離鄉33.00公里。國土面積1.05平方公里,
海拔3,100.00米,年平均氣溫7.50 ℃,
年降水量1,300.60毫米,適宜種植苦蕎、燕麥、薯類等農作物。有耕地16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60畝;有林地1,1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戶,有鄉村人口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00人,勞動力5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8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752.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
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民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水資源豐富,史河用淠灌渠貫穿全村,電力,通信等線路齊備。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齊全,現有社區服務站一所,村民們就醫有保障;有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敬老院,解決了村民老有所養問題。占地400平方米的信用社,占地5600平方米的中心國小容適齡兒童六百餘人,占地1100平方米的職業國中容學生五百餘人,以上兩校為我村適齡兒童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百分之百提供了基本保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未實現五通,無路
燈。全村有0戶通
自來水,有33戶飲用井水,有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有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0%、0%和 66.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 29.63%和 29.6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2輛,
機車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有效灌溉率為 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 畝。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臘八底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維西二中、農職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6.00公里,距離中學3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2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3、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永春鄉白岩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岩自然村隸屬於永春鄉慶福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6.00 公里,距離永春鄉25.00公里。國土面積4.57平方公里,海拔2,800.00米,年平均氣溫13.00 ℃,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適宜種植油菜,藥材等農作物。有耕地453.05畝,其中人均耕地2.67畝;有林地4,112.55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5戶,有鄉村人口17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人,勞動力10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4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6.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058.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3.05畝(其中:田0.00畝,地453.05畝),人均耕地2.6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112.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4.5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核桃,漆樹,木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18.20畝;荒山荒地 1,480.00畝,其他面積795.00畝。有鉛鋅等資源。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氣候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差,道路不通暢,受教育文化程度低,特色產業無法壯大,住房條件差,民眾生產生活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合理開發於利用好現有的礦產資源做強做大的木香,當歸,秦艽為主的藥材產業,同時帶動因氣候等自然條件創成的只能養殖氂牛的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