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武夷黃柏村概貌

黃柏村系武夷山市武夷街道第三大行政村,在山清水秀的武夷山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北面,距市區13公里,東毗武夷街道樟樹村,西與武夷街道天心村白岩自然村交界,距世界與文化遺產地“遇林亭”僅5公里之遙,南鄰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風景名勝區,悠遠長流的黃柏溪貫穿大部分自然村而過,是個歷史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夷山市武夷黃柏村概貌
  • 地理位置:位於武夷山市西部 
  • 面積: 26平方公里
  • 人口: 2081人 
概貌,經濟,

概貌

【村落與居民】 540戶,23個村民小組,下轄13個自然村。
【村風村貌】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村野鄉間,有許多被村民認可的行為規則,在一個村落里長久地相沿成習,成了人人樂於接受的村規民約。村規民約體現一村民眾的意願,集中地代表著與他們相關的利益,並且被某些傳統道德觀念所左右。同時具有公正、嚴明的群體之間的制約功能,起到了懲惡揚善的作用,使村民在處理鄰里糾紛、財產侵權、背信棄義、傷天害理等被鄉人所不恥的行為時,有可循的規矩。因此,也有一些人把村規民約稱作是“民間法律”。
這“民間法律”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這裡給大家講一個“豆腐治林”的故事:武夷山市武夷街道黃柏村的壢屯,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落,它從落在風光秀麗的黃柏溪畔,古樹參天,環境清幽。因為黃柏溪繞著壢屯村流過,沖積出一片河灘。每年黃柏溪發大水,壢屯村都會遭受水災。於是,壢屯村人決心種好水口樹,用來抵禦洪水的侵犯。河灘上曾留下數十株古樹,如樟、楮、栗、荷、楓等多種闊葉林,那是壢屯村祖祖輩輩呵護著的“風水林”,也有稱此為“小竹林”。到了20世紀60年代,黃柏溪發生了一場前所未遇的大水,壢屯村的大片農田被沖毀,僅有的水口樹很難抵擋特大洪水,於是壢屯村人自發地在近百畝的河灘上種上毛竹。開始時,他們就立下公約:作為維繫全村人平安的防護林,誰也不能動它一刀一斧。壢屯村人的祖先就有這樣的規矩:凡發現村人盜伐水口樹木、竹林者,令其自行磨豆腐送給本村里人,一戶一塊,以示懲罰,張顯其過錯。後來形成了不成文的規矩。壢屯村人種下的毛竹經過精心管理,很快成林。但是,一些村民看到毛竹長在家門口,就偷偷地去砍上幾棵,用來編制農具。這個事很快就被查個明白,那盜伐毛竹的村民只好認倒霉,趕快依村規民約磨了兩板豆腐,挨家挨戶去送,全村人都吃到了盜伐者做的豆腐,受到了警示。據壢屯村村民講,此舉很有效。壢屯村水口林中的毛竹僅幾十年功夫,就蓄養近萬棵,不僅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而且有效地抵擋了洪水的侵襲。
壢屯村人把“砍毛竹,罰豆腐”當作村規民約的一個內容,幾十年來連續不斷地發揮著豆腐治林的作用。一塊小小的豆腐,柔軟中卻蘊含著剛硬的力量,它強於許多印在紙上的法規條文,它的奇特之處就是能讓人自覺遵循,悔過自新,並不需要什麼行政手段。其實,村規民約是一種“德治”行為,旨在匡正民風,促進村民自治,保一方平安,穩定農村等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

經濟

【建築景觀】黃柏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築10餘座,分布在潘家自然村,古民居的“三雕”景觀資源極為豐富,村落中祠會館、古井、舊巷與民謠、廟會交融出村落的獨特魅力。而建於明朝(1422年)的蓮花峰祠已列入國家保護文物,至今已有585年了。
【物產經濟】黃柏村獨特產業——茶葉,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經過多年開發和發展,全村共有茶園5000餘畝,一到採茶季節,茶園間便會散出誘人的茶香,優美動聽的採茶山歌在茶園上空迴蕩。傳統與現代的制茶工藝相結合,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不但使得制出的茶葉香氣逼人、韻味縈繞,正如“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的美譽,也標誌著黃柏村茶業產業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