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47畝(其中:田34畝,地913畝),人均耕地1.31畝,主要種植包穀、核桃等作物;擁有林地1664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9畝;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324畝,其他面積0畝。
基礎設施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9.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0.15萬元,占總收入的42.75%;畜牧業收入117萬元,占總收入的41.6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69頭,肉牛49頭,肉羊440頭);林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7.47%;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42%;工資性收入26.92萬元,占總收入的9.58%。農民人均純收入146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1.68%),在省內務工8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6.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甘蔗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8戶,共鄉村人口722人,其中男性397人,女性325人。其中農業人口715人,勞動力537人。該村以彝族、苗族為主(是彝族、苗族混居地),其中苗族188人,彝族205人,其他民族32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59人,參合率92.17%;享受低保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0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22戶,占農戶總數的68.5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250平方米,擁有教師4人,在校學生74人,距離瓦馬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9人,其中小學生74人,中學生15人。
村務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7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4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1444個(勞均2.69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的方式公開財務,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1人,少數民族黨員31人,其中男黨員28人、女黨員3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石牆河、火山、石板坡等6個村民小組。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文化教育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315畝;發展養殖業,發展1220 頭、牛430頭、羊151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 14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466元增加到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