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秧雞

白喉秧雞

白喉秧雞是印度洋中海洋西部最後存留下來不能飛的鳥·。它有一個相對身體顯得纖細的脖和腿腳,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全身羽毛是非常鮮明,除了引人注目的白色咽喉以外,體羽基本上是明亮的栗色。喙長和尾巴同是黑色。雌鳥的喙在喙基則是明亮的石竹色。幼鳥的羽色相對成鳥稍淡。

基本介紹

名稱類別,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最新研究,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白喉秧雞
【命名時間】Pucheran, 1845
【英文名稱】White-throated Rail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白喉秧雞分布圖白喉秧雞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棲息於沼澤地的水草叢中,奔走迅捷,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種子,兼食昆蟲和小型水生動物。生性膽小,習性隱蔽。
白喉秧雞白喉秧雞

生長繁殖

此秧雞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以蒲草和蘆葦葉築巢。巢略呈盤狀。雌雄共同孵卵。雛鳥出殼後滿被黑褐色絨,為早成性。
白喉秧雞白喉秧雞
白喉秧雞白喉秧雞

最新研究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化石發現,兩批來自非洲的鳥類白喉秧雞,分別在逾10萬年前後,均殖民於印度洋一個小島,惟因島上缺乏捕食者,它們各自慢慢喪失飛行能力。這是首次在秧雞科動物中,發現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的證據,成為最重要的鳥類紀錄之一。研究團隊由倫敦自然博物館和朴茨茅夫大學聯合組成,他們發現約13.6萬至24萬年前,一批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白喉秧雞抵達亞達伯拉(Aldabra)環礁,並選擇留下來繁殖。由於島上沒有威脅,白喉秧雞逐漸進化成不會飛行,直到十多萬年前洪水淹沒小島,令全族覆滅。惟小島之後再次重現海面,引來另一批白喉秧雞殖民,它們在2萬年內同樣失去飛行能力。研究員比較了兩批白喉秧雞的化石骸骨,其中的翼骨反映該物種已不能飛行;而找到的踝骨則顯示它們正向不能飛行進化。朴茨茅夫大學發言人稱,研究顯示該鳥類在同一小島進化成2種物種,但均不會飛行。報告已刊登於國際動物學專業期刊《林奈學會動物學報》。
白喉秧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